河北內丘崗底村:挑起“金扁擔” 端上“金飯碗”
太行深處、山巒疊翠、綠樹成蔭,日前,記者驅車來到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只見綠水青山之中,連片的蘋果樹上果實累累,一座座新民居拔地而起。內丘縣崗底村是河北省聞名的蘋果專業村,128道種植工序,種出百元一個的“金蘋果”,生產的“富崗”蘋果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30多年前,崗底村靠山吃不上山,人均收入不足80元,連肚子都吃不飽。近些年,我們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團隊的指導下,探索出了一條‘科技專家+治山+公司+基地+農戶’的‘崗底模式’,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4.5萬元。我們農民也挑起了‘金扁擔’,端起了‘金飯碗’。”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感慨地說。

崗底村全貌航拍圖。
蘋果生產實行標準化
20世紀80年代,崗底村是內丘縣有名的貧困村,全部家當是8000畝荒山和200畝山間農田。
1984年,30歲的楊雙牛當選為崗底村黨支部書記。為拔掉窮根,他一上任就反復研讀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結合崗底村實際情況,提出了收“荒山”放“綠山”的新路。
治山的同時,楊雙牛還意識到,要想通過果樹提高村民的收益,就不能按照傳統的方法管理果樹。他把“科技財神”李保國教授請到了崗底村,為崗底蘋果量身定制了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的紅富士蘋果生產和質量標準。
從蘋果樹栽植、幼樹期管理、結果期管理到盛果期管理,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像一張明白紙,指導果農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使其在著色、個頭兒、果型、口感、品質等方面一模一樣,保證質量。
“什么時間修剪,怎樣套袋去袋,如何采摘……這里面都規定得一清二楚。對咱果農來說,真是好學又好用!”采訪中,說起蘋果樹種植,果農都會主動提及這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還能對各環節的種植標準信手拈來。“拿套袋這一項來說,就講究時間、順序和手法。”果農王立敏告訴記者,蘋果套袋時間宜在落花后35—40天開始,10—15天結束,順序是先樹上后樹下,先樹內后樹外。先撐開袋子,讓幼果懸于袋中,不能碰傷果柄和幼果,袋口折疊應在縱切口的背面,并扎嚴扎緊……
村民楊增林家有六口人,父母、妻子,兩個兒子大的19歲、小的13歲。前些年,他家果樹少,收入低,日子過得緊巴。9年前,他流轉了40畝山場,第一個在崗底村建了家庭農場。他給農場起名叫“幺兩帕”,取的是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工序的數字諧音,想在標準化生產中淘得金銀。楊增林念標準化的“經”念對了。現在他農場的2000多棵蘋果、板栗、核桃、梨、桃樹,年產有機干鮮果7.5萬公斤,一年純收入30多萬元。
這些年,楊增林向往的美好生活靠農場不斷變現:4萬元添了輛輕型小貨車;村里蓋住宅樓,他花25萬元買了套127平方米的大房子,8萬元買了45平方米的臨街商鋪;又花51萬元在邢臺市中心買了套73平方米的二手房……

果農在果園里采摘蘋果。
農民種植走上職業化
“沒有高素質的果農,就不可能生產出高品質的蘋果。”這是楊雙牛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09年,崗底村借助邢臺市農業學校“送教下鄉”的機會,送果農上了中專班,191名學員順利通過考試,獲得初、中級證書,崗底村成為全國“持證下田”第一村。
如今,走進富崗蘋果基地,每個果園都豎立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果園經營者的學歷、獲得哪級證書、果農的承諾等,所有果園全部建立日志檔案,做到“無證難上崗,持證好下田”。
“在家里種果園比他們年輕人(出去打工)還強!”村民劉海如望著自家的果園,底氣十足地告訴記者,現在只要聽到崗底村有果樹種植技術的培訓,他就像小學生一樣準時趕去上課。“只要是人家講管理果樹技術,只要是一通知,立馬到,越學越有勁兒。”
2016年,李保國教授去世后,崗底村成立了“李保國128科技服務小分隊”,幾年來小分隊走遍了太行山區的溝溝坎坎。只要電話一響,無論遠近小分隊的技術人員都會趕過去進行免費幫扶。
富崗蘋果生產基地涌現出的職業農民和“蘋果專家”,被稱為太行山科技種蘋果的“播種機”。富崗蘋果基地帶動太行山區周圍種植蘋果5萬畝,輻射石家莊、邢臺、邯鄲、承德等市14個鄉鎮369個行政村。

果農在果園里將采摘下來的蘋果進行包裝并裝箱。
果品銷售實現品牌化
有一年,楊雙牛在市區集市上看到小販吆喝著崗底蘋果賣,他走進一看,賣蘋果的人既不是崗底人,賣的也不是崗底蘋果。于是,他學起商標法,并且在河北省率先為崗底蘋果注冊了富崗商標。
1999年以來,富崗蘋果連續通過綠色和有機認證,獲“中華名果”稱號和99世博會銀獎,還被指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專供果品。為鑄造“富崗”這一名牌,崗底村投入1200萬元建了4000噸氣調保鮮庫,鮮一季的蘋果變為四季鮮。在北京、石家莊、天津等地設立實體專賣店30多個,開了網上商城。建立安全追溯系統,實現了從果園到餐桌的綠色監控。
如今,富崗蘋果最貴賣到了100元一個,改變了蘋果論筐賣的歷史。崗底村延長蘋果產業鏈,開拓出產業化新道路。富崗公司充分發揮富崗的品牌和資源優勢,推出了富崗綠色果品、干果、禽蛋、小雜糧、山野菜、食用油6大系列產品,以多元化供給來滿足市場需求,將小小的蘋果做成了富民產業、知名品牌和健康文化。楊雙牛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20年崗底人均年收入爭取達到5萬元。
來源:學習強國 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