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增書的“五趣”
11月6日,內邱縣崗底村舉辦改革開放30年成果展,開展儀式上,全村致富典型代表村民安增書在會上一連講了五個趣。
掙得趣。改革開放前,我在村里破石頭賣,被扣上“資本主義尾巴”的帽子。村里干不成,便跑到邢臺縣的路羅破石頭,“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帽子又扣在我頭上。后來,我南下廣州販賣蝎子。由于沒有縣、鄉、村三級證明信,被當地工商局查住,又多了一頂“投機倒把”的帽子。三頂“帽子”壓在頭上喘不過氣來,整天像做賊一樣過日子。改革開放的春風,把我頭上的帽子一掃而光。我放膽在村里第一個蓋起了兩層樓房的大飯店,開飯店10年,腰包鼓了,花14萬元蓋了170平方米的住宅樓。后來我把飯店租了出去,包了6畝多蘋果園。現在蘋果一項年純收入就是4萬元,明年又有200棵果樹到了盛果期,一年收入可達8萬元,加上飯店租金,一年進項10多萬元,還被評上村里的致富典型。用一句土話說,我掙得趣。
住得趣。30年前,我家9口人,只有8間土房,可現在我家3口人就有40多間樓房。住在寬敞明亮的二層樓里,你說趣不趣。我兒子在北京富崗蘋果專賣店上班。我給孩子說,你要長期在北京干,我在北京給你買房。這話趣得孩子了不得。
吃得趣。開10年飯店,各種菜譜裝了一“兜子”。飯菜會做也會吃,想吃啥做啥。不能說人間美味我都吃遍了,飯桌上時常也是盤上盤下。
行得趣。2005年,我花3萬元買了一輛長安客運車,既不跑運輸,也不當“面的”,就是為了串親家和趕集上會用。有時開車帶著老婆兜兜風,心里有說不出的趣。
穿得趣。過去我不講究穿戴,也講究不起,根兒是一個字:窮。現在就不一樣了,也學城里人講究起來,五六百元的衣服,三五百元的皮鞋,出門也是西服領帶。走在大都市里,覺得不比城里人差。村里人見了我的穿衣打扮,都說我穿得趣。
這趣那趣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趣。改革開放這條路,我這輩兒走,下一輩兒也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