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牛委員:培育新型農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只有緊跟市場,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新型農民,才能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省政協委員楊雙牛說,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20多年來的成功發展證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就是培育新型農民。”
楊雙牛委員向記者介紹說,有的發達國家80%的農民受過大專以上的教育。崗底村農民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發展,生產出了——富崗蘋果,其成功與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是分不開的。2009年,崗底村邀請邢臺市農業學校,在創立了“送教下鄉”活動,把教室設在農民家門口,把實驗室設在田間地頭。農忙下地,農閑上課,不出村,就拿到了中專畢業證書。2010年,村里又與邢臺市農業學校簽訂協議,對208名村民進行技能培訓,191名農民順利通過考試,拿到了國家頒發的初、中級工證書,成了農民持證下田的村莊。但是,崗底人對此并不滿足,為了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他們在村里豎起了一塊大標語:“既是農民,又是學員,讀完中專,再讀大專。”村里計劃與大專院校聯系辦一所“農民大學”,把留守的農民個個培養成大專生,真正實現蘋果專家種蘋果。
培育新型農民是國際發達國家的經驗。我省農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就提高農民的素質,必須培育新型農民。楊雙牛委員建議,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各級政府應把培養新型農民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培養新型農民;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逐步實行規范運作。有條件的地方在村一級設立人才服務點,建立鄉土人才需求信息聯系網絡;加強對農村鄉土人才的開發與管理,建立鄉土人才庫,把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能手等納入視線;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記者 霍雪梅 摘自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