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色+有機=健康 ——富崗“為顧客創造健康”的理念、戰略和行動 王成敏 陳建
在太行山深處,有一個聲名遠播的小山村,叫富崗山莊;有一個以“為顧客創造健康”為己任的公司,叫富崗公司。 在這里,富崗人通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把8000畝光禿禿的荒山改造成栽滿“搖錢樹”、郁郁蔥蔥的綠山。富崗山莊完美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經濟騰飛、農業科技與生產推廣的多種“雙贏”,成為全國生態建設的旗幟。 在這里,富崗人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和風度,創造了“50元一個綠色蘋果”的神話。成為全國綠色農產品品牌化的旗艦。 在這里,富崗人更以居安思危、永不止步的思路,站穩當前,放眼未來,與國際市場接軌,發展有機食品。富崗公司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世界有機食品家族中優秀的一員。 全國勞動模范、中共十六大代表、富崗山莊黨支部書記、富崗公司董事長楊雙牛曾站在富崗綠色蘋果生產基地的制高點,望著滿山錦繡、碩果累累的山場,對筆者滿懷信心的說:“生態建設、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是富崗人追求食品安全性逐步攀升的三個層次,更是富崗人時刻把握的方向。在健康鏈源頭為顧客創造健康,是富崗人對顧客傳遞的一份價值,傳遞的一份責任,更是富崗人時刻關注顧客滿意、時刻滿足顧客需求的著力點。” 這就是富崗人“為顧客創造健康”的理念,這就是富崗人時刻從健康鏈源頭“為顧客創造健康”的戰略。 富崗人用自己的理念、戰略以及對戰略的執行,在釋詮著一個等式:生態+綠色+有機=健康。 生態建設再造富崗:富崗人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完美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形成了富崗文化的核心:艱苦奮斗,持續創新。 談及富崗山莊的生態建設,不能不把鏡頭拉回二十年前的富崗山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富崗山莊和其他山區的山村一樣,盡管改革開放了很多年,還是沉睡在“山禿、人窮、觀念舊”這上百年一貫制的狀態中。當時的富崗山莊,169戶人家,690口人,8000畝光禿禿的荒山,200畝山間農田,還有人均不足80元的年人均收入。一首順口溜形象體現了當時富崗山莊的落后狀況:九龍崗下窮山莊,窮傻愚名傳四方;糠菜樹葉半年糧,光著脊梁睡土炕;三溝兩峪一面坡,八千畝山禿又光;三年五載不斷災,年復一年度時光。 1984年,從部隊退伍的楊雙牛,擔任富崗山莊黨支部書記。一身正氣和責任感、從不服輸的他,不忍心看著家鄉“沉睡”下去,開始尋找富崗山莊發展得突破口。參觀、思考、分析,最后把富崗山莊發展的突破口選定在治理荒山上。他認為:山場與農田的面積比是40:1,僅僅按照傳統的模式,在200畝農田上作文章,是永遠擺脫富崗山莊的現狀的;只有把荒山治理了,才能使富崗的山綠起來,人富起來。這就這樣,富崗山莊以治理荒山為核心的生態建設就在楊雙牛的帶領下拉開了序幕。 以治理荒山為核心的生態建設是一項難度巨大的系統工程,工程量大,投資多,見效慢。有人就評價富崗山莊的生態建設說:“富崗山莊的成就,不是說話說出來的,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楊雙牛帶領富崗人破解了一個又一個外人無法想象的難題,最后取得了生態建設的成功。
談起富崗綠色食品尤其綠色蘋果的生產,富崗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果樹學教授李保國博士說:“富崗實現綠色食品的生產,就蘋果而講,就是要從果園的土——果樹——病——蟲——草等整個生態系統出發,創造不利于病蟲生存、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病蟲防治,主要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無公害農藥防治;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以硼、鋅、鐵為主,以無公害金秋液肥為附,根據土壤理化性質檢測進行配方施肥。” 用工業生產的思路來運作綠色蘋果,就是說對綠色蘋果進行標準化生產和控制。工業生產的核心是標準化,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中,農產品不實行標準化生產,就是因為農產品生產的不確定性導致農產品生產的不可控。而富崗卻對自己經營的綠色農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和控制,楊雙牛說:“富崗就要做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對富崗的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難度再大,我們也要做成功。只有這樣,富崗的產品質量才能具有絕對的優勢。” 富崗果樹研究中心的專家李保國博士,在生產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標準、河北省地方標準以及綠色食品的有關標準,精心研究富崗蘋果的品種、符合綠色食品要求的蘋果生產規程及富崗蘋果特有的品質規律,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富崗實際、突出富崗蘋果特色的綜合管理和品質指標體系。制定了三個企業標準《富崗公司企業標準—綠色蘋果生產基地選擇標準》《富崗公司企業標準—綠色蘋果生產綜合管理》和《富崗公司企業標準—綠色鮮蘋果質量控制標準》,并通過了專家審定。 以綠色生產為核心的富崗蘋果企業標準明確界定:一是富崗蘋果綠色生產基地必須具備的氣候、土壤、環境等自然條件;二是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富崗蘋果的生產環節必須遵循的整地、栽植、品種搭配、四季管理等一整套生產技術規程;三是在驗收過程中,達到富崗蘋果品質標準必須具備的色澤、果形、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農藥殘留量等各項內外指標;四是規定了符合綠色食品要求前提下的分級標準。 企業標準是專家掌握的在整個生產鏈中控制質量標準體系,怎樣把企業標準的專家行為轉變成果農的生產操作行為,是執行綠色蘋果標準化的另一個課題。李保國教授把抽象的企業標準轉變成了《富崗蘋果128道生產管理工序》,讓果農拿著這張明白紙都能夠進行常規的操作。談及128道生產管理工序,李保國教授說:“富崗蘋果128道生產管理工序是富崗企業標準的通俗化,是富崗公司給果農的明白紙,是聯結富崗公司和果農的橋梁。” 總結以綠色生產為核心的128道生產管理工序,其精華就在于:一是奠定果樹生產的基礎環節,主要體現在施肥和灌溉上,在128道生產管理工序中,要求果農必須根據果樹的情況和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把烘干雞糞足量施用到位,每年灌溉次數在5次以上。二是修剪、疏花疏果的能量集中環節。修剪和疏花疏果的目的就是要讓果樹充分見光,讓能量集中供給有限的果實,從而提高果實質量。三是以綠色食品要求嚴格控制的防病治蟲環節。防病治蟲直接關系到富崗蘋果的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指標的高低,這也是富崗公司控制的主要環節。輪紋病、蚜蟲、金龜子、棉鈴蟲等都是蘋果易感染的病和蟲,富崗人在使用無毒農藥的同時,不斷探索使用黑光燈、糖醋罐、中草藥等方法防病治蟲。四是以增色、細膩為核心的提高質量環節。費人費力費錢的套袋環節,可以使蘋果的大半個生長環節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中,在采摘前二十天分別摘下外袋和內袋,果實迅速著色,非常鮮艷;另外還有轉果、鋪反光膜等技術讓果實的著色面積增加,提高外觀價值。 這些年,很多果農來富崗學習128道生產管理工序,可多數掃興而歸。原因只有一個:相中價格,相不中管理。 相不中管理的有兩點。一是工序多,勞動強度大。套袋、去袋、轉果、摘葉、鋪反光膜、施肥、剪技、刻芽、疏花、疏果……一直到收獲,一個勞動力管理二畝果園,常年得盯在山上,忙時還得雇小工。二是投入大。富崗基地一般一戶承包4畝果園,200來棵果樹,每年上雞糞4000元,套袋6000元,澆地1300元,施微肥6000元,鋪反光膜、按黑光燈治蟲、雇工等開支,不算果農的功夫錢,一年下來開支要2萬元,每畝平均5000多元,畝產蘋果一般控制不超過5000個,一個蘋果的成本高達1塊錢。 高成本背后是高質量。以綠色食品生產為核心的企業標準和128道生產管理工序的執行,使富崗蘋果無論在口感、顏色,還是在內部品質指標上都具有很高的檔次。2000年以來,富崗蘋果一直擁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具有綠色食品標志的使用權。有關人士在總結富崗蘋果的感覺時說了十六個字:甜酸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易儲耐藏。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綠色。生產的果品完全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要求、毒素殘留等項指標。二是營養。果實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鉀、鈣、鎂等,人體必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均衡。三是純、美。果汁含量豐富、糖酸適宜,果肉細脆、硬度大而無渣,具有典型的富士風味。果個兒大,果形端正,粉紅,全紅色。富崗蘋果每年都要進行隨機取果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進行檢測,這是2005年檢測結果的一組數據: 外觀品質:果色條紅,著色均勻,顏色鮮紅,果肉白色至淡黃色。 質地品質:果實硬度18.9磅/cm2,含水量89.3%,果肉脆、多汁,質地細,纖維少。果肉含原糖8.7%,蔗糖15.1%,可溶形固形物含量16.1%。果肉滴定酸0.295%,果汁PH值3.3。具有典型的芳香味,且風味較濃。以上指標均高于全國代表值。含有18種氨基酸,15項均高于全國代表值。 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好的品質的富崗蘋果?中國農業大學土壤與環境學院的檢測報告足能說明這個問題:富崗蘋果產地晝夜溫差大,日照充分,有利于糖分的積累,適口性好。土壤是砂型土質,含豐富的P、K、Mg等元素,是蘋果質地細脆、營養價值高,水甘甜、純凈,礦物質含量豐富,具有與眾不同的水源,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品質。用楊雙牛的話說:“富崗蘋果優良的品質來源于360彎盤山道后的生產基地和128道生產管理工序。” 好的質量未必能賣上好的價錢。富崗蘋果好的質量如何能夠賣上好價錢?這是在富崗人生產出優質蘋果后的又一個新課題。他們探索到的答案是: 尋找顧客,最大量的滿足顧客需求,用品牌運營的理念和方法去運作富崗蘋果。 富崗蘋果的需求在哪里?富崗人通過調研,把蘋果定位在中高消費群體上,做最好的包裝,蘋果論個兒賣:4.5—5兩的一級果5元一個,5—7.9兩的特級果10元—個,8兩以上的極品果50元一個。他們稱之為“515”銷售戰略。 富崗蘋果結束了論筐賣的歷史,以論個兒賣的嶄新形式,順順當當走向市場,走向消費者。一到蘋果下來,干部就發愁,愁得不是賣不出去,愁得是得罪買不上蘋果的人。現在富崗蘋果專賣店遍及北京、石家莊、天津等華北地區。2002年,富崗公司與新加坡果品經銷商簽訂協議,每年供應富崗蘋果,2003年開始向香港供貨,2005年,富崗與泰國正大集團達成了合作意向,正大集團將富崗公司作為下屬易初蓮花超市的供貨商。 顧客關注富崗,富崗關注顧客需求。富崗關注顧客什么?他們通過創造綠色的富崗蘋果這樣的一個載體,從健康鏈的源頭來關注顧客的健康。 綠色整合使富崗騰飛:整合太行山的綠色資源,把山民看似不值錢的產品,與富崗技術和富崗品牌整合,噴發出的“綠色創造健康”的力量是巨大的。 富崗蘋果的運營給富崗人帶來了更寬的思路。富崗山莊和富崗的生產基地位于太行山深處,通過生態建設后的富崗山莊,生態環境優美,優良的生態環境使整個生物鏈回歸了原有的本色,野生資源隨著生態建設成果的凸現而豐富。他們看到,在現代社會,工業化、知識化及科學技術成爆炸態勢,經濟運營的低成本要求使得農產品生產濫用農藥、化肥現象嚴重,人民吃到嘴里面的東西越來感到不放心;同時,城里人的生活節奏在加快,工作壓力在增加,加快的生活節奏和增加的工作壓力,提高了生產力,但是提高生產力背后的代價是身體的極度透支,很多城里人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吃綠色、吃健康、回歸大自然成為城里人的潛在需求。富崗基地的資源優勢與城里人需求的結合,迸發了楊雙牛和富崗人新理念、新戰略和新行動:整合綠色資源,以綠色為載體為顧客創造健康。 怎樣整合富崗基地的綠色資源?通過論證認為,整合富崗的綠色資源還是要以富崗集團為核心,以標準化生產為基準,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前面聯結村民,讓村民成為綠色產品的供貨商,后面聯結市場,讓市場成為實現顧客健康、富崗增值的結合點。富崗公司形成了一套整合綠色資源的規則,從產品的選擇、生產標準的制定和控制、品牌和商標的控制、宣傳推廣到渠道鋪設政策,明確進行了界定,使得 “小群體、大規模”的 綠色整合有章可循,還保證了富崗公司管理的規范和品牌的控制。 核桃是富崗山莊的傳統樹種,沒有在田間規模種植,而是在田間地頭零散生長的幾十年上百年的大樹,這些核桃樹自然生產、自然結果、自然落果,落下的果實都是熟透的果實,質量上乘,屬于純天然產品。富崗落核桃就通過精選、包裝上市了。 富崗山莊有養殖笨雞的習慣,把幼雞放養在治理好的山場上,這些雞靠吃草籽、喝露水生長、生存,生產的雞蛋個兒雖小,但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堪稱純天然食品,養大的公雞通過傳統的加工技術,加工成扒雞,柔嫩味美。這就是富崗農家蛋和富崗農家雞的出爐過程。 生態建設后的富崗山莊,一到秋天,滿山遍野都是山蔥花、山韭花,山蔥花和山韭花是富崗山莊村民傳統的作料和烹飪配料,當然這些山韭花、山蔥花野生野長,沒有任何污染,不用農藥,不施化肥。富崗人把這些山蔥花、山韭花采摘,背干,包裝,制成了暢銷市場的佳肴。 就這樣,富崗綠色產品形成了四大系列十幾個品種:以富崗蘋果、富崗核桃、富崗大棗為核心的綠色果品系列;以富崗農家雞、富崗農家蛋、富崗壇子肉為核心的綠色蛋肉系列;以富崗雜糧豆、富崗雜糧面、富崗黑花生、富崗杏仁為核心的小雜糧系列;以富崗山蔥花、富崗山韭花、富崗山珍為核心的綠色山珍系列。富崗把綠色食品的加工技術和富崗品牌得到了有效結合,表面上看是給城里人創造了綠色食品,實質上是給城里人創造了健康。 有機食品將使富崗放眼全球:有機食品的生產和經營視野是全球,“站穩當前、放眼全球”的有機食品戰略將使富崗在地球村中擁有一席之地。 談及有機農業生產和有機食品,李保國教授說:“有機農業生產是在生產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為手段,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關系,促進生態平衡、物種的多樣性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機食品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并通過合法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 富崗“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的戰略中,把有機食品的視野擴展到全球,他們要在五年內要發展10000畝有機果品生產基地,富崗研究中心正在制定適合富崗特點的有機食品標準和操作規程,瞄準的目標就是國內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因為他們知道,有機食品生產的背后是更高的生產成本,更高的生產成本需要更高端的客戶來購買、來支撐,富崗有機食品的定位和市場操作也就瞄準了最高端的客戶和國際市場。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楊雙牛和富崗人有很高的戰略執行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富崗將成為全球有機食品家庭中成功的一員。 對楊雙牛和富崗人來說,艱苦奮斗、持續創新是一個永恒的價值觀,“生態+綠色+有機=健康”是一個永恒的等式,在健康鏈源頭“為顧客創造健康”是一個永恒的使命。相信富崗的生態之路、綠色之路、有機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寬。
談起富崗綠色食品尤其綠色蘋果的生產,富崗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果樹學教授李保國博士說:“富崗實現綠色食品的生產,就蘋果而講,就是要從果園的土——果樹——病——蟲——草等整個生態系統出發,創造不利于病蟲生存、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病蟲防治,主要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無公害農藥防治;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以硼、鋅、鐵為主,以無公害金秋液肥為附,根據土壤理化性質檢測進行配方施肥。” 用工業生產的思路來運作綠色蘋果,就是說對綠色蘋果進行標準化生產和控制。工業生產的核心是標準化,在傳統的種植模式中,農產品不實行標準化生產,就是因為農產品生產的不確定性導致農產品生產的不可控。而富崗卻對自己經營的綠色農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和控制,楊雙牛說:“富崗就要做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對富崗的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難度再大,我們也要做成功。只有這樣,富崗的產品質量才能具有絕對的優勢。” 富崗果樹研究中心的專家李保國博士,在生產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標準、河北省地方標準以及綠色食品的有關標準,精心研究富崗蘋果的品種、符合綠色食品要求的蘋果生產規程及富崗蘋果特有的品質規律,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富崗實際、突出富崗蘋果特色的綜合管理和品質指標體系。制定了三個企業標準《富崗公司企業標準—綠色蘋果生產基地選擇標準》《富崗公司企業標準—綠色蘋果生產綜合管理》和《富崗公司企業標準—綠色鮮蘋果質量控制標準》,并通過了專家審定。 以綠色生產為核心的富崗蘋果企業標準明確界定:一是富崗蘋果綠色生產基地必須具備的氣候、土壤、環境等自然條件;二是按照綠色食品的要求,富崗蘋果的生產環節必須遵循的整地、栽植、品種搭配、四季管理等一整套生產技術規程;三是在驗收過程中,達到富崗蘋果品質標準必須具備的色澤、果形、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農藥殘留量等各項內外指標;四是規定了符合綠色食品要求前提下的分級標準。 企業標準是專家掌握的在整個生產鏈中控制質量標準體系,怎樣把企業標準的專家行為轉變成果農的生產操作行為,是執行綠色蘋果標準化的另一個課題。李保國教授把抽象的企業標準轉變成了《富崗蘋果128道生產管理工序》,讓果農拿著這張明白紙都能夠進行常規的操作。談及128道生產管理工序,李保國教授說:“富崗蘋果128道生產管理工序是富崗企業標準的通俗化,是富崗公司給果農的明白紙,是聯結富崗公司和果農的橋梁。” 總結以綠色生產為核心的128道生產管理工序,其精華就在于:一是奠定果樹生產的基礎環節,主要體現在施肥和灌溉上,在128道生產管理工序中,要求果農必須根據果樹的情況和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把烘干雞糞足量施用到位,每年灌溉次數在5次以上。二是修剪、疏花疏果的能量集中環節。修剪和疏花疏果的目的就是要讓果樹充分見光,讓能量集中供給有限的果實,從而提高果實質量。三是以綠色食品要求嚴格控制的防病治蟲環節。防病治蟲直接關系到富崗蘋果的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指標的高低,這也是富崗公司控制的主要環節。輪紋病、蚜蟲、金龜子、棉鈴蟲等都是蘋果易感染的病和蟲,富崗人在使用無毒農藥的同時,不斷探索使用黑光燈、糖醋罐、中草藥等方法防病治蟲。四是以增色、細膩為核心的提高質量環節。費人費力費錢的套袋環節,可以使蘋果的大半個生長環節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中,在采摘前二十天分別摘下外袋和內袋,果實迅速著色,非常鮮艷;另外還有轉果、鋪反光膜等技術讓果實的著色面積增加,提高外觀價值。 這些年,很多果農來富崗學習128道生產管理工序,可多數掃興而歸。原因只有一個:相中價格,相不中管理。 相不中管理的有兩點。一是工序多,勞動強度大。套袋、去袋、轉果、摘葉、鋪反光膜、施肥、剪技、刻芽、疏花、疏果……一直到收獲,一個勞動力管理二畝果園,常年得盯在山上,忙時還得雇小工。二是投入大。富崗基地一般一戶承包4畝果園,200來棵果樹,每年上雞糞4000元,套袋6000元,澆地1300元,施微肥6000元,鋪反光膜、按黑光燈治蟲、雇工等開支,不算果農的功夫錢,一年下來開支要2萬元,每畝平均5000多元,畝產蘋果一般控制不超過5000個,一個蘋果的成本高達1塊錢。
高成本背后是高質量。以綠色食品生產為核心的企業標準和128道生產管理工序的執行,使富崗蘋果無論在口感、顏色,還是在內部品質指標上都具有很高的檔次。2000年以來,富崗蘋果一直擁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具有綠色食品標志的使用權。有關人士在總結富崗蘋果的感覺時說了十六個字:甜酸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易儲耐藏。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綠色。生產的果品完全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要求、毒素殘留等項指標。二是營養。果實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鉀、鈣、鎂等,人體必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均衡。三是純、美。果汁含量豐富、糖酸適宜,果肉細脆、硬度大而無渣,具有典型的富士風味。果個兒大,果形端正,粉紅,全紅色。富崗蘋果每年都要進行隨機取果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進行檢測,這是2005年檢測結果的一組數據: 外觀品質:果色條紅,著色均勻,顏色鮮紅,果肉白色至淡黃色。 質地品質:果實硬度18.9磅/cm2,含水量89.3%,果肉脆、多汁,質地細,纖維少。果肉含原糖8.7%,蔗糖15.1%,可溶形固形物含量16.1%。果肉滴定酸0.295%,果汁PH值3.3。具有典型的芳香味,且風味較濃。以上指標均高于全國代表值。含有18種氨基酸,15項均高于全國代表值。 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好的品質的富崗蘋果?中國農業大學土壤與環境學院的檢測報告足能說明這個問題:富崗蘋果產地晝夜溫差大,日照充分,有利于糖分的積累,適口性好。土壤是砂型土質,含豐富的P、K、Mg等元素,是蘋果質地細脆、營養價值高,水甘甜、純凈,礦物質含量豐富,具有與眾不同的水源,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品質。用楊雙牛的話說:“富崗蘋果優良的品質來源于360彎盤山道后的生產基地和128道生產管理工序。” 好的質量未必能賣上好的價錢。富崗蘋果好的質量如何能夠賣上好價錢?這是在富崗人生產出優質蘋果后的又一個新課題。他們探索到的答案是: 尋找顧客,最大量的滿足顧客需求,用品牌運營的理念和方法去運作富崗蘋果。 富崗蘋果的需求在哪里?富崗人通過調研,把蘋果定位在中高消費群體上,做最好的包裝,蘋果論個兒賣:4.5—5兩的一級果5元一個,5—7.9兩的特級果10元—個,8兩以上的極品果50元一個。他們稱之為“515”銷售戰略。 富崗蘋果結束了論筐賣的歷史,以論個兒賣的嶄新形式,順順當當走向市場,走向消費者。一到蘋果下來,干部就發愁,愁得不是賣不出去,愁得是得罪買不上蘋果的人。現在富崗蘋果專賣店遍及北京、石家莊、天津等華北地區。2002年,富崗公司與新加坡果品經銷商簽訂協議,每年供應富崗蘋果,2003年開始向香港供貨,2005年,富崗與泰國正大集團達成了合作意向,正大集團將富崗公司作為下屬易初蓮花超市的供貨商。 顧客關注富崗,富崗關注顧客需求。富崗關注顧客什么?他們通過創造綠色的富崗蘋果這樣的一個載體,從健康鏈的源頭來關注顧客的健康。 綠色整合使富崗騰飛:整合太行山的綠色資源,把山民看似不值錢的產品,與富崗技術和富崗品牌整合,噴發出的“綠色創造健康”的力量是巨大的。 富崗蘋果的運營給富崗人帶來了更寬的思路。富崗山莊和富崗的生產基地位于太行山深處,通過生態建設后的富崗山莊,生態環境優美,優良的生態環境使整個生物鏈回歸了原有的本色,野生資源隨著生態建設成果的凸現而豐富。他們看到,在現代社會,工業化、知識化及科學技術成爆炸態勢,經濟運營的低成本要求使得農產品生產濫用農藥、化肥現象嚴重,人民吃到嘴里面的東西越來感到不放心;同時,城里人的生活節奏在加快,工作壓力在增加,加快的生活節奏和增加的工作壓力,提高了生產力,但是提高生產力背后的代價是身體的極度透支,很多城里人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吃綠色、吃健康、回歸大自然成為城里人的潛在需求。富崗基地的資源優勢與城里人需求的結合,迸發了楊雙牛和富崗人新理念、新戰略和新行動:整合綠色資源,以綠色為載體為顧客創造健康。 怎樣整合富崗基地的綠色資源?通過論證認為,整合富崗的綠色資源還是要以富崗集團為核心,以標準化生產為基準,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前面聯結村民,讓村民成為綠色產品的供貨商,后面聯結市場,讓市場成為實現顧客健康、富崗增值的結合點。富崗公司形成了一套整合綠色資源的規則,從產品的選擇、生產標準的制定和控制、品牌和商標的控制、宣傳推廣到渠道鋪設政策,明確進行了界定,使得 “小群體、大規模”的 綠色整合有章可循,還保證了富崗公司管理的規范和品牌的控制。 核桃是富崗山莊的傳統樹種,沒有在田間規模種植,而是在田間地頭零散生長的幾十年上百年的大樹,這些核桃樹自然生產、自然結果、自然落果,落下的果實都是熟透的果實,質量上乘,屬于純天然產品。富崗落核桃就通過精選、包裝上市了。 富崗山莊有養殖笨雞的習慣,把幼雞放養在治理好的山場上,這些雞靠吃草籽、喝露水生長、生存,生產的雞蛋個兒雖小,但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堪稱純天然食品,養大的公雞通過傳統的加工技術,加工成扒雞,柔嫩味美。這就是富崗農家蛋和富崗農家雞的出爐過程。 生態建設后的富崗山莊,一到秋天,滿山遍野都是山蔥花、山韭花,山蔥花和山韭花是富崗山莊村民傳統的作料和烹飪配料,當然這些山韭花、山蔥花野生野長,沒有任何污染,不用農藥,不施化肥。富崗人把這些山蔥花、山韭花采摘,背干,包裝,制成了暢銷市場的佳肴。 就這樣,富崗綠色產品形成了四大系列十幾個品種:以富崗蘋果、富崗核桃、富崗大棗為核心的綠色果品系列;以富崗農家雞、富崗農家蛋、富崗壇子肉為核心的綠色蛋肉系列;以富崗雜糧豆、富崗雜糧面、富崗黑花生、富崗杏仁為核心的小雜糧系列;以富崗山蔥花、富崗山韭花、富崗山珍為核心的綠色山珍系列。富崗把綠色食品的加工技術和富崗品牌得到了有效結合,表面上看是給城里人創造了綠色食品,實質上是給城里人創造了健康。 有機食品將使富崗放眼全球:有機食品的生產和經營視野是全球,“站穩當前、放眼全球”的有機食品戰略將使富崗在地球村中擁有一席之地。 談及有機農業生產和有機食品,李保國教授說:“有機農業生產是在生產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為手段,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關系,促進生態平衡、物種的多樣性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機食品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并通過合法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 富崗“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的戰略中,把有機食品的視野擴展到全球,他們要在五年內要發展10000畝有機果品生產基地,富崗研究中心正在制定適合富崗特點的有機食品標準和操作規程,瞄準的目標就是國內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因為他們知道,有機食品生產的背后是更高的生產成本,更高的生產成本需要更高端的客戶來購買、來支撐,富崗有機食品的定位和市場操作也就瞄準了最高端的客戶和國際市場。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楊雙牛和富崗人有很高的戰略執行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富崗將成為全球有機食品家庭中成功的一員。 對楊雙牛和富崗人來說,艱苦奮斗、持續創新是一個永恒的價值觀,“生態+綠色+有機=健康”是一個永恒的等式,在健康鏈源頭“為顧客創造健康”是一個永恒的使命。相信富崗的生態之路、綠色之路、有機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寬。
在生態建設中,擺在楊雙牛和富崗人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怎樣改變富崗人的思想觀念。 思路決定出路,性格決定命運;改小行動易,變大觀念難。當楊雙牛把治理荒山的決定向群眾公布后,全村一下都炸了鍋。有的說,祖宗傳下來的就是“種地為吃飯,養豬為過年”;有的說,山連草都不長,怎么種果樹?還有的說,種了果樹,賣不出去果子怎么辦? 楊雙牛把破解這道題的鑰匙,放在了讓群眾走出去轉變觀念上。楊雙牛租了一輛大卡車,領著全村的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到邢臺縣的前南峪參觀學習。前南峪是治理山場的模范,秋季的前南峪正是收獲季節,參觀人員看到了前南峪治理后山場遍地是果樹,板栗樹上滿樹是栗子,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色。同樣是山,前南峪能治好,我們為什么不能治好?在回來的路上,大家議論開了:前南峪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前南峪的榜樣,確實給富崗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能量,至今楊雙牛還在各種場合還說,“富崗的發展,是學習前南峪治山經驗的結果,沒有前南峪,就沒有現在的富崗,前南峪永遠是富崗的 老大哥。”從前南峪參觀回來后,楊雙牛組織召開了三天三晚的全體群眾大會,群眾觀念起了變化。61歲的安長才說,“治山是正經事,如果你們要治,我這把老骨頭還要和你們年輕人較較勁。” 在生態建設中,擺在楊雙牛和富崗人面前的第二道難題是,怎樣靈活的運用政策,以好的管理基礎來治理荒山。 治理荒山形成共識后,怎樣治山遇到了難以解決的課題。前任班子隨著形勢簡單把山場平均地分給了一家一戶,但幾年過去了,山場依舊是光禿禿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楊雙?吹,荒山分到戶,群眾放了“羊”,一家一戶辦不起水利,請不起技術員,拿不出治山必需的資金,不能很好地看護山場,牲畜不能計劃地放養,這些問題嚴重限制了山場的開發,村民索性把分給自己的山場擱置起來了。楊雙牛得出結論必須收回山場,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治理。 將分下去的山場再收回來統一治理,是不是意味著與當時中央 “兩山下放”的政策相抵觸?楊雙牛反復學習黨的土地承包政策,從中悟出了道理。黨中央的政策并不只是分,更不是分的越小越好,基本點是“統分結合”,如果只講“分”而不講“統”,就不是實事求是地理解黨中央聯產承包責任的政策。他想,只要對治理荒山有利,不管是分是統都是正確的,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將山場統一收回集體統一治理,和黨中央地政策并不矛盾。于是他堅定了“收山”的決心。 “收山”的思路向群眾一講,多數群眾一致表示自愿把山場交給集體統一治理。于是治山成了全村上下統一的意愿。 在生態建設中,楊雙牛和富崗人遇到的第三道難題,就是怎樣解決治理荒山投入大、資金缺的問題。 在治理荒山的初期,富崗山莊的人均收入不足80元錢,村集體收入幾乎是零,村民靠人均三分薄田吃飯,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而治理荒山就是意味著根據荒山的特點,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在片麻巖成土母質的山地,開墾隔坡溝狀梯田,再在梯田上填一層40公分厚從山下運來的精土,在開好的梯田上種上果樹。按照這樣的一種操作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當時極度貧苦的富崗所造成的難度是不可想象的。 投入量和資金的壓力沒有壓倒楊雙牛和富崗人。他們把治理山場的任務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分解,然后根據工作量制定一個長期的規劃和短期的目標。他們認為,治理山場的工作量無非就是幾個因素:一個因素是勞動力,治理山場在山場上作業,勞動力的投入是很大的;第二個因素是生產物資,治理山場需要爆破,爆破需要炸藥,還有其他的勞動工具;第三個因素是樹苗和灌溉系統,治理好的山場需要種樹,種樹后需要灌溉。他們把解決這些因素的辦法進行了分解:動員村民出義務工,按照人口、勞力將義務工分配到每家每戶,超額完成任務有獎,完不成任務挨罰;炸藥、樹苗、灌溉系統等物資由村委會出面向有關職能部門協調,申請有關扶持。為了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的后勁,他們還創辦了選礦廠等村辦企業,采取“以工補農”的方式補貼生態建設,近年來,富崗山莊逐步把連續十幾年治山積累下來的義務工分年度以現金的形式返還給村民。 從那時開始,楊雙牛和富崗人全力以赴打起治山仗。富崗山莊整天炮聲隆隆,溝坡人山人海。用群眾的話說,村民們比當年學大寨的勁頭還大。 在生態建設中,擺在楊雙牛和富崗人面前的第四道難題,就是怎樣形成一種機制,提高治理荒山的效率。 楊雙牛和富崗人深知,完善的機制將會使治理荒山不走彎路,總結出了“統一設計規劃、統一組織施工、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檢查驗收、治好后實施分戶管理”的“五統一分”的治山路子以及“分戶專業承包、分散經營管理、分類技術指導、分清權力責任、分級獨立核算、統一品牌銷售”的“五分一統”管山辦法。并聘請專家進行設計規劃,進行科學施工。按照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工程技術,先后高標準治理開發了“三溝兩峪一面坡”,治理面積7800畝,動土石210萬立方米,累計投工40萬個,栽果樹15萬株,形成了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協同發展的格局。 楊雙牛和富崗人破解了擺在自己面前的一個接一個的難題,最后取得了以治理荒山為核心的生態建設的成功,生態建設的成功奠定了富崗運作綠色產業的基礎,F在的富崗山莊,山綠、水清、人富、觀念新,固定資產總值達5600萬元,年總產值21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其中人均果品收入1800元,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2%,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到富崗考察工作,稱富崗是山區建設的一面旗幟,中國著名水土保持專家于宗周教授,稱富崗山莊山場治理“標準高、質量好、全國罕見”。愚公故鄉河南省濟源市委副書記張風濟參觀富崗山莊后留言說:“愚公故鄉在濟源,愚公精神在富崗山莊”。富崗山莊被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回顧富崗山莊十幾年生態建設的路,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道理:楊雙牛和富崗人不被難題所困,在難題中找出路,在難題中創新,在艱苦創業中形成了富崗文化的內核:艱苦奮斗,持續創新。艱苦奮斗、持續創新的文化內核,是富崗人潛移默化中在思想深處固化的一種思維慣性,指導著富崗人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綠色蘋果成就富崗:“50元一個”的綠色蘋果,看似神話,實則富崗人尊重了一個永不顛簸的規律,那就是“只要你讓顧客滿意,顧客就會讓你滿意。”富崗人在健康鏈源頭以綠色為顧客創造著健康。 富崗山莊生態建設的巨大成果,就是在富崗山莊滿山遍野種上了蘋果樹。怎樣能把成熟的蘋果賣出去,賣出好價錢?這又是擺在楊雙牛和富崗人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和遵循,破解這個課題,楊雙牛和富崗人可以說是煞費心機,通過幾年的摸索,探索出了用工業化和品牌運營的思路運作富崗綠色蘋果的推進路線。用這種思路,創造了所謂業界評價的“50元一個綠色蘋果”的神話。
關于我們 | 訂購流程 | 常見問題 | 配送說明 | 銀行匯款 | 補交貨款 | 隱私條款 | 售后服務
公司基地:河北省內丘縣侯家莊鄉崗底村 公司辦公地址:河北省內丘縣侯家莊鄉崗底村 電話:0319-6996999 Copyright © fugang-food.com 富崗食品 冀ICP備110238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