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牛城文化 ——牛城牛酒的社會責任
邢臺歷史悠久,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鴦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之譽。邢臺3500年歷史文明的穿越,就像車輪在滾滾行進中留下一串串軌跡一樣留有其發展的軌跡,孕育著厚重的牛城文化;牛文化、泉文化、糧文化、釀酒文化和邢白瓷文化。
牛文化
邢臺又稱“牛城”,相傳古時候某年天降暴雨,洪水逼城,有一神牛從天而降,喝退洪水,“牛城”由此得名。“牛城”的稱謂反映了邢臺人民對牛的勤勞、敬業、開拓、奮進精神的敬佩之情,激勵著牛城人民戰天斗地、改造自然的雄心壯志。
泉文化
“環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邢臺自古就有“太行泉城”的美稱。“順德有一景,家家有口井。”是古代邢臺的寫照。在邢臺共有三大泉群:金泉、銀泉和玉泉泉群;達活泉泉群;百泉泉群。邢臺泉水清涼爽口,富含多種礦物質,是天然的綠色泉水。
糧文化
邢臺是華北地區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產量大、品種多,盛產小麥、棉花、玉米、花生等,素有“糧倉棉海”之稱。在宋朝年間,邢臺地區曾經是貢糧的產地。
釀酒文化
釀酒自古以來就是民間一項十分重要的工藝。邢臺地區的酒業在北宋時期達到興盛。據史料考證,當時一本關于酒的著作——《北商酒經》中記載了邢臺兩種進貢的酒——邢州宮室酒:沙醅和金波。
邢白瓷文化
邢臺是唐代官窯的生產地,是白瓷的生產道路。邢白瓷是我國白瓷之父,是世界白瓷之祖,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邢窯白瓷樸素無紋,以潔白、細膩、滋潤、類銀類雪的色調及樸素大方的造型見長。時人贊之謂:“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白如雪”。其中“盈”字款瓷,為唐宮中大盈庫的定燒器,專供皇帝宴飲賞賜之用。
富崗公司要把傳承邢臺3500年歷史文化作為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將牛城文化與牛城牛酒實現互動,在互動中傳承牛城文化,要以“用心做好酒”的核心理念及“四心合一”(精心選材、誠心釀造、真心傳承、愛心傳遞)的具體詮釋來打造邢臺人的“面子酒”。
仰韶之源,先商之都。邢臺,別稱“牛城”,自古就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素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她孕育了3500年的歷史文明,蘊藏著歷史上的光榮與驕傲。
穿越3500年的歷史文明,留給邢襄人民更多的是:智慧、執著、夢想、真誠……傳承和發展歷史文明是每一位邢臺人的歷史責任。
牛城牛酒是源自邢臺的瓊漿玉液,她的神、她的形、她的體、她的音、她的貌都深深地打著邢臺3500年歷史文明的烙印。牛城牛酒的經營團隊正在用心打造邢臺人的“面子酒”,實現牛城牛酒與牛成文化的互動,在互動中傳承牛城文化。
“用心做好酒”,這是牛城牛酒的靈魂,也是牛城牛酒運作團隊的工作準則。他們用“四心合一”來詮釋著這個工作準則:精心選材、誠心釀造、真心傳承、愛心傳遞。
“精心”選材
邢臺自古就是貢糧生產地。牛城牛酒的釀酒原料全部采用優質小麥、大米、糯米、高粱、玉米五種糧食。
牛城牛酒的釀酒用水,均采用太行山下深層天然礦泉水。水質純凈綠色、口感清冽甜潤,是釀酒的絕佳水源。
如此好糧,如此好水,如此精心,確保了牛城牛酒釀酒材料的優質。
“誠心”釀造
牛城牛酒生產過程中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藝流程:制曲、釀酒、勾兌。牛城牛酒純綠色生態窖池中的微生物不斷發酵繁衍,與綠色太行的水土風氣交融互合,與蘊天蘊地“純蘊曲”的藏風聚氣遙相呼應,配以好糧好水和高超技藝的勾兌調和技術,造就獨顯牛城牛酒個性的芬芳口感,醇和、醇厚、醇正、醇甜、醇靜,體現出牛城天時、地利、人和的鮮活價值。
“真心”傳承
邢白瓷文化和郭守敬文化是邢臺3500年歷史文明中最為璀璨的兩顆明珠。
史書上常說“南青北白”,“南青”是指南方浙江越窯所燒的青瓷;“北白”就是指北方邢臺所造的白瓷。承載著邢襄人民智慧與汗水的邢白瓷,綿綿延延上千年,她的精髓留給了邢襄大地,她的品質留在了邢襄人的心中。牛城牛酒選用仿邢白瓷做為酒容器,目的是讓世人重溫邢襄大地的經典,感受燦爛的邢白瓷文化。
郭守敬是邢臺的歷史名片,是邢臺人民的驕傲。他矢志科學、匠心獨具、銳意進取、不斷創新、操守敬業,在天文學、數學和水利工程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詣。牛城牛酒追尋守敬精神遺跡,發揚守敬精神,依靠先進科學的理念、務實的作風和嚴謹的態度,打造邢臺人的“面子酒”,從而傳遞和發揚郭守敬文化。
“愛心”傳遞
關愛家鄉,傳遞愛心。牛城牛酒始終把對邢臺的愛、把做出邢臺人自己的好酒、把傳承邢臺文明作為發展的支柱和動力,作為他們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支持邢臺經濟文化建設,是牛城牛酒所信奉的準則;為家鄉譜寫美好樂章,是牛城牛酒對家鄉最好的禮贊。牽手牛城牛酒,共同傳遞愛心。
用心做好酒
——實現牛城牛酒與牛城文化的互動
摘自《牛城晚報》2008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