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牛委員:給農村教育吃點偏飯
楊雙牛是隨著“富崗蘋果”一起出名的,幾年前,他親手培育的“富崗”名牌蘋果如今碩果壓枝,使富崗這個小山村也擁有了幾千萬元資產,年人均純收入達3000多元;老楊也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范。這次政協會上,老楊格外關注的是教育,“政府要出臺政策扶持貧困山區的教育,給教育吃點偏飯”。
“教育不加快發展,就會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后腿’,”老楊說,“農村特別是山區辦學條件差,如果沒有政策鼓勵就不能吸引優秀教師,農村和城市的教育落差就會越來越大,這一落差帶來的后果就是農村特別是山區人才的落后,觀念的落后,并最終導致經濟發展的落后。”
楊雙牛認為,富與不富得辨證地看,有了人才窮能變富,沒有人才富會變窮。一個富裕的家庭,如果子孫素質差,很快就會衰敗、窮困下去。一個村子也是這樣。因此他還有兩句話常掛在嘴邊:“只有后繼有人,才能興旺發達”。
楊雙牛盡力給村子里的教育吃“偏飯”。1993年,他力排眾議,投資五六十萬元蓋起了占地近2000平方米、高標準的村小學。小學的教師幾乎有一半是他從各地“挖”來的,工資要比同等條件下至少高出三分之一。他三番五次地在村民大會上講,不要只看三尺遠,覺得日子好過了,上不上學就無所謂了,這是嚴重的“近視眼”。
楊雙牛的“偏飯”養育出了一批“富崗人才”,如今這個160多戶的小山村已經出了3名研究生、十幾名大學生。其中,楊雙牛家占了兩個,他的女兒現在河北大學攻讀研究生,兒子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專業學習。
摘自:河北省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