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血液鑄就的品牌 ——富崗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背后
2011年6月2日,邢臺市馳名商標新聞發布會上宣布:“5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在商標異議案件最新認定的24件馳名商標中‘富崗’榜上有名。”這個邢臺市一個“農”字號的中國馳名商標,折射出崗底村民和富崗員工的品牌意識。
今天是一個品牌的時代,人們希望通過品牌彰顯自己的“品位”。然而,在富崗中國馳名商標品牌的背后,卻藏著老百姓不知道的故事。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雙牛在會上激動地說出了背后的故事:“馳名商標來自每個果農和每個員工流淌著道德的血液。”
爭得品牌的高度
品牌建設的偉大智慧之一就是,爭奪品牌的高度!因為人們總是關注有高度的東西,人類的眼睛永遠是向上看的,很少有人關注比自己低的東西。所以說,高度引起關注,高度導致仰望,高度指引方向,高度創造感召力!崗底追求世界領先。
富崗蘋果的生產基地在崗底。這是一個身居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全村169戶,619口人。
崗底村有個九龍崗,九龍聚首,吉祥之崗。崗底因居九龍崗山腳下而得名。
這里海拔500-800米,素有“夜蓋棉被,午穿紗”之稱。要走進大山深處的崗底,從內丘縣城抄近路西行,也得走57公里,翻過三座大山,穿過360彎盤山道,自然。
崗底山場面積8000畝,全部掛在托么溝、村后溝、窯溝、全方峪、葫蘆峪、村南坡的“三溝兩峪一面坡”上。
1984年前,這里的山是光禿禿的山,坡是兔子不拉屎的坡,峪是雜草橫生的峪。“靠山,山不長樹”,“靠水,水不夠喝”。
1985年,新的雙委班子開始打響了治山硬仗。10年磨一劍。10年治理荒山7800畝,10萬株紅富士蘋果樹裝點了荒涼的“三溝兩峪一面坡”。4座水庫保證了旱能灌,2000米的護村大壩保證了澇能排。
這里的山,層巒疊翠,空氣清新,日照豐富,晝夜溫差大,極利于水的有效積累;土壤為中性偏酸的沙壤土質,含有較豐富的磷、鉀、鈣、鎂等元素,勝過日本的富士山,非常適合蘋果的生長。這里的水,是山泉水,沒有任何污染。
1997年,當崗底村民種的蘋果注冊“富崗”商標那天起,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就暗下決心:一定在崗底這天然的地理環境中產出好品質的蘋果。他說,咱不能讓好山好水瞎在咱這一代人手里。
“決心”如何變現實?楊雙牛先后請邢臺農校、中國農大、河北農大專家向果農傳授技術。他幾上保定求援,把崗底蘋果生產基地作為河北農大教學研基地。學校派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常住崗底,一住就是15年,手把手教果農種了15年果樹,還根據崗底的實際,研究出富崗一、二、三號蘋果,富含18種氨基酸,其中15項高于國家標準,品質高于日本的紅富士,并獲得99世博會銀獎,08奧運供應產品。
像個有故事的人
一個品牌力量的強弱決定于其文化內涵,一個擁有文化的品牌就像一個有內涵,有深度,有故事的人,會奇妙地吸引他人的關注與興趣。好的品牌文化會讓品牌變的有思想,有生命力。富崗品牌像個有故事的人。
早在2004年,崗底村總支書記楊雙牛就請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胡小松教授、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為富崗蘋果量身定做了生產標準,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的原則,將生產過程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軌道。具體講,就是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對果樹什么時候整枝,什么時候疏花,什么時候疏果,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拉枝,什么時候套袋,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防蟲等各個環節都規定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像工人手中的一張圖紙,果農按照一道道生產工序,像工廠里的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著蘋果。
在崗底,個個果園都有橛(牌子),橛上都有名;橛上寫著誰是果園經營者,什么學歷,獲得哪級證書,證書編號,果園面積,果農的聯系方式等。果農的所有果園全部建立日志檔案,由村委會的生產技術部專人負責。在落實128道標準化生產上采用了“三鐵”:鐵心腸、鐵面孔、鐵手腕。128道工序有一道做不到位,罰款100元;少二道罰款200元;少三道罰款1000元。“鐵石心腸”換來了128道工序道道不少,道道用心做,道道做到位不缺位。過程好,結果自然就好。
2009年,富崗蘋果生產基地被農業部選入全國300個果園,作為水果標準園。崗底嚴格按照農業部制定的標準園的“五化”標準,即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七個到園”即責任落實到園、標準普及到園、統一服務到園、管理制度到園、標牌樹立到園、宣傳引導到園、資金整合到園和“四個100%”等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產品質量這個核心,通過“六抓”措施,初步實現了“六提高”,成為全國水果標準園的典范園,全國推廣崗底的標準園經驗。
正是標準化換來富崗蘋果果形正、著色勻、酸甜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給消費者“吃了還想吃”的感覺。
給顧客個購買理由
一個優秀的品牌必須具有高度的個性,沒有個性的品牌只會被淹沒在品牌的汪洋大海之中。個性化的品牌塑造了消費者的歸屬感及與品牌之間無可替代的關系,讓消費者看到某個品牌后會認為這個產品及品牌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是自己需要的。具有高度差異與個性的品牌就等于給了目標消費者一個購買理由。富崗追尋“蝎子巴巴獨一份”。
富崗集團董事長楊雙牛看到,消費者每每購買食品時,一邊怕,一邊買,一邊買,一邊怕。因為吃了帶農藥殘留的果品,30年以后有問題;今天不吃,今天就有問題。他說:“食品安全重如山。吃綠色已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吃上明白的綠色食品顧客才會把心放在肚里。只有生產綠色食品,企業才能跟上時代潮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追溯系統雖然增加點投入,但它對企業發展,對農民增收以及對社會效益來講遠遠大于投入。”
富崗公司投資100多萬元,在全省上了蘋果安全追溯系統,為每個富崗牌蘋果打造了“電子簡歷”。富崗蘋果安全實現全程綠色監控,讓人們對蘋果從“果園”到“餐桌”的全過程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追溯系統為每個富崗蘋果打造了三個標簽。三個標簽相當于蘋果從“果園”到“餐桌”所必須通過的三道“安全關”。第一個標簽是在蘋果上所貼的帶有追溯碼的標簽,蘋果如果貼有這一標簽就必須經過第一關采收關。在這一環節,為確保蘋果無殘留,富崗公司專門開辦一個農資專供店,每個果農必須統一到專供店購買,并留下詳細的購買記錄。確保果農采用誘殺板、黑光燈以及生物、物理等方式減少農藥的使用。在采收前,對蘋果進行安全檢測,農殘超標拒收。蘋果包裝側面入庫標簽上的條形碼號和出庫銷售標簽上的條形碼號,表明蘋果已通過了第二道裝箱入庫關和第三道的出庫銷售關。
三個標簽分別對應著每個蘋果的“電子簡歷”。客戶只要進入富崗公司的網站(http://www.tacw.com.cn),在相應位置輸入三個標簽號碼,客戶就會查詢到蘋果在生產、物流、銷售各個環節的安全信息。大到果農管理過程、果園位置、環境指標,小到蘋果打幾次防蟲劑、什么時間打等果品檢測數據,一個蘋果在追溯系統中收錄的(安全)信息多達59項。如果哪一個蘋果出現問題,立即可追溯到責任人。真正實現了果園以“戶”為單位、產品以“個”為單位的全程綠色監控。富崗蘋果連續12年四屆獲綠色食品證書。
富崗集團的決策者覺得給消費者“購買理由”還不夠。他們按照有機蘋果的生產標準,站在綠色食品的前沿,又過25道硬關,即禁使農藥關、禁使化肥關、禁使除草劑關、禁使合成色素關、禁使激素關、果園周圍無工業污染關、果園無空氣污染關、果園無水污染關、果園土壤無重金屬超標關、果園遠離交通要道關、果園與普通果園建設隔離帶關、用有機方式采摘蘋果關、有機蘋果包裝關、有機蘋果貯藏關、有機蘋果運輸關、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檔案記錄關、定地關、定產關、定量關、地力保持關、果樹培育關、質量達標關、通過獨立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審查關、經過有機食品頒證組織認證并頒發證書關。25關鑄就了富崗的有機蘋果。理由給夠,唯一選擇。
讓顧客有信任感
“沒有了信任,一個品牌的危機就開始了。”這是楊雙牛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我們說,信任包含了各種感性因素,有產品功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消費者預期時產生的信任感;有品牌遵守承諾產生的信任感;也有產品性能穩定帶來的信任感等。富崗公司特別在產品性能穩定上不斷加大砝碼。
富崗蘋果生產基地的崗底,這些年名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什么“全國山區小康建設示范村”、“全國經濟林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等等。原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委主任宋健稱:“崗底是山區建設的一面旗幟。”水土保持專家評價崗底治山“標準好,質量高,全國罕見。”德國有關組織資助的EZE扶貧項目考察專家達姆斯教授看到崗底的治山成果,稱為“中國農業的奇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崗底創造了“中國治山模式”;時任省長的鈕茂生贊崗底為太行山調整產業結構闖出了一條新路子。崗底接待上萬人的參觀者,有學技術的,有要求要冠“富崗”商標名稱的。對學技術的,崗底滿口答應;對要求冠名的一概拒絕。怕的是產品性能的穩定性出問題。
省里看中富崗公司這個全省產業化的龍頭企業,為了讓富崗這個龍頭昂起來,進而帶動太行山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在全省篩選6個縣市19個鄉362個村作為富崗集團的連鎖生產基地。富崗公司幫技術指導,但基地的蘋果富崗公司一律不收購。怕的是品牌危機。
品牌化銷售富崗已經堅持了17年,公司的LOGO采用了火漆印和太陽勛章,火漆印代表承諾,太陽勛章代表活力四射,中心的綠色大樹代表綠色事業,它代表了公司企業理念中的健康和社會責任。為實現社會責任,他們又注冊與富崗近似、類似的商標40多個。一把保護品牌的利劍握在手,同樣給了顧客的信任。
富崗蘋果一開始,就走了專營直銷的路子,自設專賣店。目前專賣店達31個,分設在北京、石家莊、邯鄲等。對崗底果農的蘋果,公司里一律包銷,以質論價,也絕不壓級壓價。他們成立了果農自己的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所有富崗蘋果由公司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還在香港注冊了分公司。并上了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試圖把客戶做大。用楊雙牛的話說,把專賣店設在網民的家門口,實現富崗蘋果與消費者零距離對接,伸手就能品嘗到富崗蘋果之美味,一網天下。
“食品安全是最低標準,保住營養不流失才是最高境界。”楊雙牛董事長的這句話滲透到富崗公司的生產、儲存、物流各個環節之中。他們不惜重金600萬元,上了4000噸的氣調保鮮庫,實現了冷鏈銷售,不僅保果品質量安全,更保住了蘋果的營養。
富崗蘋果結束論筐賣的歷史,開創了論個兒的紀元,一個蘋果賣到100元也供不應求。有人問:“吃的還是蘋果嗎?”說是也不是。說是,的確是吃蘋果,它酸甜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但又不是蘋果,而是蘋果這個載體帶來另外的東西,那就是消費者對富崗蘋果的信任:吃營養,吃綠色,吃健康,吃品牌,吃觀念,吃價值。
蘋果“專家”種蘋果
“崗底村為什么生產蘋果?富崗為什么經營蘋果?崗底能不能始終不渝地生產出好蘋果?富崗能不能始終不渝地經營好蘋果?”董事長楊雙牛經常這樣問果農、問員工。他說,富崗品牌存在的意義就是為顧客及社會創造價值。只有為顧客及社會創造了價值,人們才需要它,社會才需要它,也只有被大家需要的品牌才能長久生存。
楊雙牛看到,中國果品參與國際的競爭,最基本的是農民素質的較量。因為果農素質高低決定蘋果品質優劣。要想打造百年品牌,必須擁有高素質的果農去生產高品質的蘋果。富崗公司把眼光投向提高農民素質上,把目標鎖定在蘋果專家種蘋果上。
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著的。2009年,邢臺市農業學校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他們推倒圍墻,把學校搬到農民家門口,把試驗田設在田間地頭。楊雙牛在富崗蘋果生產基地騰出兩個教室,送100名果農上了中專班,農閑上課,農忙下田,三年修業,2011年這100位農民就可以在家門口拿到中專畢業證書。2010年,他們又與邢臺農校簽訂協議,請農校的老師到村里對全村18歲——55歲的208名果農進行果樹專業技術培訓。為了鼓勵村民學習,村委會對獲得果樹技能證書的村民種的蘋果,每公斤收購價比無證的多2角錢;年滿60歲的持證者享受村里的養老金比無證的多一倍;對考試前三名的村民分別獎勵1500元、1000元和500元。191名學員順利通過考試,分別獲得初、中級果樹工證書。崗底成了“持證下田”的村莊。國務委員劉延東、河北省省長陳全國、副省長龍莊偉、邢臺市市長劉大群等分別作出批示,對崗底提高農民素質給予高度評價。
今年,崗底村黨總支作出決定:凡拿到果樹初級工證書的,要盡快拿到果樹中級工證書;凡拿到中級工證書的,要盡快拿到高級工證書;凡中專畢業的,要盡快拿到大專學歷。
富崗公司和村委會正在籌劃辦農民大學的事宜,使獲得中專學歷的果農都有機會上大學,在富崗蘋果生產基地真正實現蘋果專家種蘋果。
摘自:《邢臺日報》(2011年12月28日 第5版 專版)http://www.xtrb.cn/epaper/xtrb/html/2011-12/28/content_298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