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崗標準化種植撬動“金蘋果”奇跡
杜亞欣 王越
出了河北省內丘縣城往西行駛,山路漸彎,山林漸濃,遠處山巒絕頂。不知翻過多少座山,走過多少個彎,終于在一處山坳里看到翠綠掩映下的紅房頂,這就是太行深處的崗底村了。
崗底村,如今又名富崗山莊。崗底變富崗,記錄了當地人均收入由不足80元攀升至近兩萬元的歷史,見證了當地蘋果從野果子搖身變成一個價格達百元的“金蘋果”奇跡。這個富了一方的蘋果名為“富崗蘋果”,2011年被國家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保護范圍包括河北省內丘縣侯家莊鄉、獐么鄉、南賽鄉3個鄉鎮所轄的行政區域。
有關報告顯示,崗底村的土質屬片麻巖中性偏酸土壤,是砂型土質,富含鉀、鎂等多種元素,非常適合富士蘋果的生長。除此之外,500~1200米的海拔,高達15攝氏度的晝夜溫差,也讓富崗蘋果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來過富崗的人,無不為富崗蘋果嚴格、精準的“128個工序、25道硬關”所嘆服,可以說,富崗蘋果的成功離不開其標準化種植的推廣。早在2004年,崗底村總支書記楊雙牛就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們,為富崗蘋果量身定做了生產標準,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的原則,將生產過程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軌道,也就是128個標準化生產工序。對果樹什么時候整枝,什么時候疏花,什么時候疏果,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拉枝,什么時候套袋,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防蟲等各個環節都規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像工人手中的一張圖紙,果農按照一道道生產工序生產著蘋果。
2006年,經過兩年的建設,富崗公司相繼建立了《富崗綠色蘋果生產基地選擇標準》等標準化綜合管理體系和標準化品質指標體系。兩年間,示范區建設共增產優質蘋果1.1億公斤,產品商品化率達到99%。標準化種植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帶來的弊端,采用物理和生物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減少了盲目用藥、過量施肥等現象,降低了生產投入,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這一年,富崗蘋果以96.8的高分通過了國家標準委的驗收,順利成為河北省第四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自此,崗底的標準化科學種植之路由此全面展開。128個標準化生產工序的落實更加嚴苛:一個做不到位罰款100元,少兩個罰款200元,少3個罰款1000元。另外,每個果園都要立牌子,明確種植責任人,牌子上必須標示:果園經營者姓名、學歷,獲得哪級證書,證書編號,果園面積,果農的聯系方式等,所有信息全部建立日志檔案,由村委會生產技術部專人負責?梢哉f,“128個工序,25道硬關”保證了富崗蘋果果形正、著色勻、酸甜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給消費者“吃了還想吃”的感覺。除此之外,為保障蘋果品質,富崗每年還要隨機取蘋果到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進行檢測,報告顯示,標準化種植的富崗蘋果各項指標均高于全國代表值,其中,含水量89.3%,果肉脆、多汁、質地細、纖維少,果肉含原糖8.7%、蔗糖15.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果肉滴定酸0.295%、果汁pH值3.3。有據可證的營養價值,上佳的口感,喜人的外觀,讓富崗蘋果迅速風靡市場。
標準化的科學化種植成果在2008年得到進一步肯定。這一年,富崗蘋果作為奧運會推薦蘋果搬上了奧運餐桌。自此,標準化的科學種植手段徹底征服了這個農業傳統深厚的太行山村,標準化種植深入人心,村民們對標準執行熱情空前高漲。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以崗底村為中心的富崗蘋果種植區先后成為國家園藝作物標準園、全國科教興林示范村、第七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等。2011年,“富崗”品牌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如今,富崗蘋果遍及北京、香港、石家莊等大中城市的31家專賣店,身價倍增,單只價格超過100元。這漫山遍野的“金蘋果”讓崗底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富村莊。
摘自:《 農民日報 》( 2012年10月16日 07 版)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2-10/16/nw.D110000nmrb_20121016_2-0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