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底的“七最”
崗底村地處太行深山區,它是內丘縣侯家莊鄉的一個小山村。全村只有178戶,670口人。
30年前的崗底,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17條老光棍娶不上媳婦。有人說崗底是:“九龍崗下窮山莊,窮傻愚名傳四方;糠菜樹葉半年糧,光著脊梁睡土炕;三溝兩峪一面坡,八千畝山禿又光;三年五載不斷災,年復一年度時光。”
30年來,崗底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社會協同高效發展之路,去年人均收入達到2.2萬元,僅蘋果一項,人均純收入1.8萬元。崗底山變青了,水變綠了,人變富了。
今天的崗底,家家有果園,戶戶有果農;皆是“百萬富翁”,沒有“兩手空空”。 在崗底,80%的村民住上新民居;22戶有門店;51戶有轎車;小山村實現了六通:通水、通電、通暖、通氣、通有線、通寬帶。還有可容納300人的幼兒園。有人說崗底,遠看像城鎮,其實是農村;遠看是工人,近看是農民;蘋果園里是鄉下人,進了家門像城里人。
有人描繪崗底:“九龍崗下新山莊,人換思想莊換樣;滿山都是搖錢樹,山青水綠好風光;果香四溢飄四海,富崗蘋果美名揚;生態帶來大發展,科技引來金鳳凰;生態經濟結碩果,果品產業大興旺;青山綠水聚寶盆,開上小車住樓房。”
1
在河北省最早上了追溯系統 實現了蘋果從果園到餐桌的綠色監控
早在5年前的2007年,他們花100萬元上了蘋果安全追溯系統,為每個富崗牌蘋果打造了“電子簡歷”,每個蘋果有三個標簽,相當于蘋果從“果園”到“餐桌”所必須通過的三道“安全關”。第一個標簽是在蘋果上所貼的帶有追溯碼的標簽,蘋果如果貼有這一標簽就必須經過第一關采收關。在這一環節,為確保蘋果農藥殘留達標,富崗公司專門開辦一個農藥化肥專供店,每個果農必須統一到專供店購買,并留下詳細的購買記錄。確保果農采用誘殺板、黑光燈以及低殘留農藥等方式降低或減少農藥的使用。在采收前,對蘋果進行安全檢測,“農殘”超標拒收。蘋果包裝側面入庫標簽上的條形碼號和出庫銷售標簽上的條形碼號,表明蘋果已通過了第二道裝箱入庫關和第三道的出庫銷售關。
三個標簽分別對應著每個蘋果的“電子簡歷”。客戶只要進入富崗公司的網站(http://www.tacw.com.cn),在相應位置輸入三個標簽號碼,客戶就會查詢到蘋果在生產、物流、銷售各個環節的安全信息。大到果農管理過程、果園位置、環境指標,小到蘋果打幾次防蟲劑、什么時間打等果品檢測數據,一個蘋果在追溯系統中收錄的(安全)信息多達59項。如果哪一個蘋果出現問題,立即可追溯到責任人。真正實現了果園以“戶”為單位、產品以“個”為單位的全程綠色安全監控。讓人們對蘋果全過程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2
最早在邢臺市建了氣調庫 實現了冷鏈銷售
食品不壞是最低標準,保鮮是最高境界。作為蘋果的生產經營者,崗底始終在尋找賣蘋果怎么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就是把“入口”的蘋果,讓消費者吃足營養,吃到健康。早在4年前,崗底就投資600萬元,在內丘縣城建設了4000噸的氣調庫,實現了冷鏈銷售。這不僅保證了果品質量安全,更保住了蘋果的營養,使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如同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蘋果。改變了蘋果一季鮮的歷史,開了富崗蘋果四季鮮的先河。
3
在河北最早生產出了有機蘋果
在2008年,崗底在連續四屆獲得綠色食品證書的基礎上,按照有機蘋果的生產標準,站在綠色食品的前沿,闖過25道硬關,即禁使農藥關、禁使化肥關、禁使除草劑關、禁使合成色素關、禁使激素關、果園周圍無工業污染關、果園無空氣污染關、果園無水污染關、果園土壤無重金屬超標關、果園遠離交通要道關、果園與普通果園建設隔離帶關、用有機方式采摘蘋果關、有機蘋果包裝關、有機蘋果貯藏關、有機蘋果運輸關、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檔案記錄關、定地關、定產關、定量關、地力保持關、果樹培育關、質量達標關、通過獨立的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審查關、經過有機食品頒證組織認證并頒發證書關。25關鑄就了富崗有機蘋果。今年,國家提高了有機蘋果的門檻,崗底迎難而上。崗底將不惜一切代價,把有機蘋果基地全部隔離起來,把上山的路“封起來”,就是不許汽車、摩托車、三輪車上山,包括果農在內上山必須坐電瓶車。嚴防汽車尾氣污染,確保有機蘋果真有機。
4
在邢臺市最早實現節水灌溉
水果,水果,有水才有果。受過水利之利的崗底人,對水有了新認識:水不僅是經濟的命脈,也是人類的命根子。用水不能僅僅考慮個人的利益,要考慮國家利益和地球人的生存。正是有了把水和人類生存連在一起的意識,崗底人開始走節水灌溉的路子——推行小管出流灌溉。
小管出流灌溉系統是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研究開發成功的一種微灌系統。 它主要是針對微灌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灌水器易被堵塞的難題和我國農業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的現實,打破微灌灌水器流道的載面通常尺寸(一般直徑為0.5mm~1.2mm),而采用超大流道, 以φ4PE塑料小管代替滴頭,并輔以田間滲水溝,形成一套以小管出流灌溉為主體的符合實際要求的微灌系統。小管出流灌溉系統有三大優勢:(1)堵塞問題小,水質凈化處理簡單。小管灌水器的流道直徑比滴灌灌水器的流道或孔口的直徑大得多,而且采用大流量出流,解決了滴灌系統灌水器易于堵塞的難題。如果利用水質良好的井水灌溉也可以不安裝過濾器。同時,由于過濾器的網眼大、水頭損失小,既節省能量消耗,又可延長沖洗周期。 (2)施肥方便。果樹施肥時,可將化肥液注入管道內隨灌溉水進入作物根區土壤中,也可把肥料均勻地撒于滲溝內溶解,隨水進入土壤。特別是施有機肥時,可將各種有機肥埋入滲水溝下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水、熱、氣條件下熟化,充分發揮肥效,解決了滴灌不能施有機肥的問題。(3)省水。小管出流灌溉是一種局部灌溉技術,只濕潤滲水溝兩側果樹根系活動層的部分土壤,水的利用率高,而且是管網輸配水,沒有輸滲漏損失。可比地面灌溉節約用水60%以上。
面對這一節水技術,崗底人算了一筆賬,如果把全村果園都安裝上“小管出流”,等于再造了6倍于現有50萬立方米的水庫,也就是說,今天的50萬立方米的儲水量能當300萬立方米利用。不用“刀槍”就可使現有儲水擴大6倍,可供6個崗底的用水,極大地喚起了崗底人的節水熱情。2010年,崗底把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保國等四名專家請來,幫助規劃設計、測量,請北京的專家安裝監控系統,全村500畝有機蘋果園和500畝綠色果園全部安裝“小管出流”。“小管出流”的管道、水塔、機泵由村里負擔,就連出流的水管也由集體負責鋪設到村民果園的每棵樹下。在崗底,坐在微機旁,哪個果園的墑情怎樣,哪個果園該不該澆水,可以一目了然。
5
果農受教育程度在全國最高
中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最根本是農民素質的較量。沒有中國農民的知識化,就不可能實現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實踐證明,腦袋空,腰包才空;腦袋不空,腰包才不空。農民素質與果品的品質是成正比的。農民素質越高,果品品質越高,蘋果價錢賣得才高。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他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注重農民的素質教育。治山一開始,他們就請邢臺農校的老師到村指導果農種果樹。繼而,他們在村里開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學文化、學技術、學管理。中國農大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質量報告”顧問、教授胡小松,被崗底聘為富崗蘋果質量顧問。河北農大博士生導師、教授、果樹專家李保國,1996年就被他們請到崗底,他常年吃住在村,手把手教崗底果農種果樹。他每年在崗底跟果農摸爬滾打8個月,一個大學教授活脫脫像崗底一個農民。至今,李保國已在崗底住了17個年頭。十年磨一劍。17年來,他為崗底帶出了一批技術員,有的還被評為農藝師。
2009年,邢臺農校“送教下鄉”把學校搬到農民家門口,把試驗臺設在田間地頭。農閑上課,農忙下田,學制2-3年,農民足不出村就能學到知識,還能獲得中專學歷證書,這是天大的好事。借助這一契機,他們在村里騰出兩間教室,送100名果農讀邢臺農校的果樹中專班。中專班有年齡限制,農民超過45歲就沒有了上中專的機會。學校一開班,不少果農就去聽課,老師說不在冊的學生不發畢業證,果農為了學到知識,不發畢業證也去旁聽。
應農民渴望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迫切愿望,2010年,崗底以村委會名義與邢臺農校簽訂協議,由農校派老師到崗底對果農進行果樹工技能培訓,參加國家考試,考試合格發技能工證書。崗底請邢臺農校的老師對全村208名果農進行果樹工技能培訓,191名果農獲得國家農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級工證書,119名果農獲初級工證書,72名果農獲得中級工證書,崗底成農民“持證下田”的村莊。為此,2011年12月28日,劉延東同志還專門作了批示,并向崗底全體果農問好。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副省長龍莊偉、邢臺市長劉大群,分別作出批示,對崗底村提高農民素質的做法給予肯定。領導的肯定,給了崗底果農極大的鼓勵,他們便在山上豎起大標語:“既是果農,又是學員,讀完中專,再讀大專。”
今年,崗底100名中專農民畢業之后,接著報考了大專。他們大專畢業還要讀中國農業大學的本科。到2016年,崗底這個只有178戶的小村,將有100名農民大學生。
6
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2011年,富崗蘋果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997年注冊了富崗商標的同時,他們就注冊了與“富崗”字眼相似、相近的37個商標,以防假冒。在銷售上,崗底走的是專賣店,不走批發和超市,以防以假亂真。在生產環節,崗底嚴格128道工序,實行“三鐵”:鐵紀律、鐵心腸、鐵面孔。誰有一道做不到位,罰款100元;少二道罰款200元;少三道罰款1000元。“鐵石心腸”換來了128道工序道道不少,道道用心做,道道做到位不缺位。他們教育果農,生產的蘋果敢給爹娘吃,才賣給消費者,使每個果農都流淌著道德的血液。因此,富崗蘋果連續獲得河北省著名商標。
他們在品牌宣傳上,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掖不瞞不糊弄,敞開心扉做宣傳,把心給消費者看。知名度高,消費者認,公眾買賬。富崗蘋果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之后,召開全村果農大會,制作了大型條幅,會標寫著12個大字:富崗品牌是崗底人的命根子。他們說:“要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好自己的品牌,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我們的產品質量。”有人可能問:“我們崗底人的富崗品牌剛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為啥還要開這樣的會?”問得好!因為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少了道德的血液,能一夜之間成了泡沫。不少果農說:“蘋果生產工序上缺胳膊少腿,蘿卜快了不洗泥,蘋果品質保不住,到頭來砸牌子,我們今天的‘碗’里還有那么多‘肉’嗎?‘碗’里沒吃的了,哪還有命啊!”有的說著說著就站了起來:“保護品牌要嚴明獎懲,厚獎重罰。輕的罰款,重的收回承包權。富崗品牌是崗底人幾十年打造的品牌,我們絕不能允許任何人給它抹黑。誰砸富崗的牌子,我們就砸他的飯碗子,不能客氣。”還有的說:“黨總支、村委會不要手軟,保護品牌就得有‘鐵手腕’。蘋果品質不達標的,當眾銷毀,不能留后路。崗底絕不能讓壞了良心的人種蘋果。 ”會議室的墻上掛著一個寫有“崗底果農鄭重承諾”的條幅,承諾有六項:一、生產綠色、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二、為消費者負責、為社會負責;三、嚴格按富崗蘋果128道生產工序管理;四、不私自用違禁化肥和農藥;五、不私自制作銷售帶有“富崗”、“崗底”字樣的包裝及產品;六、爭做維護富崗品牌的模范。一諾千金,果農都在條幅上簽了字。他們意在打造富崗蘋果的“百年老店”。今年,河北全省通過無記名投票,富崗蘋果又被評為河北省“可信賴的食品”。
7
富崗蘋果賣到全國最高價
從1984年開始,經過十幾年的苦戰,村民投義務工40萬個,動土石210萬立方米,修地上地下水庫6座,攔水壩2500米,栽種果樹15萬株,按照生態發展高標準治理荒山7800畝。他們請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培育出了富崗一、二、三號優質蘋果,富含18種氨基酸,其中15項高于國家標準。貨好價出頭。崗底結束了蘋果論筐賣的歷史,開啟了論個兒賣的紀元。開始一個蘋果賣到50元一個,后來最好的蘋果一個賣到100元,還供不應求。
剛開始,崗底的蘋果賣50元一個的時候,有人把崗底列為內丘縣的“四大黑”。另外三個,一個是賣礦泉水的王勝,一個是論個兒賣雞蛋的劉建國,一個是開飯店的永盛魁。人們編順口溜說:楊雙牛的蘋果,王勝的水,永盛魁的飯,劉建國的蛋。2002年,河北省在張家口召開產業結構調整會,讓富崗介紹經驗。楊雙牛在會上講了“四大黑”的故事。時任省長鈕茂生當場說:“我看楊雙牛黑得還不夠,還要加倍的‘黑’。”當年,他們把蘋果價格調到100元一個,并在包裝上印上9個字:“省長建議價,100元一個。”價格高出一倍,還是供不應求。
有人問:“吃的還是蘋果嗎?”楊雙牛說,說是也不是。說是,的確是吃蘋果,它酸甜適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但又不是蘋果,而是蘋果這個載體帶來另外的東西,那就是吃營養,吃綠色,吃健康,吃品牌,吃觀念,吃價值。100元一個蘋果,可以說富崗蘋果在全國賣到了天價,但還是供不應求。富崗蘋果轟動了河北和全國,他們就產業結構調整曾與時任省長鈕茂生一起做客中央電視臺,在《經濟半小時》節目介紹經驗。
2010年,富崗公司上了阿里巴巴和淘寶網,把店開到了網民家門口,網民隨時可以買到富崗蘋果。
崗底按照縣委和縣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富崗蘋果10年發展規劃,要打造富崗全國第一綠色品牌,把內丘縣蘋果基地做大做強,讓“富崗”不但富崗底,更要富全縣。
摘自:河北法制報http://szbz.hbfzb.com/html/2012-11/12/content_16095.htm?di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