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崗又是一個豐收年
晚報讀者俱樂部走進內丘崗底村采摘側記
11月5日清晨,天有點陰,卻未能影響讀者們的出游熱情。早上8時許,載著40多名牛城晚報讀者俱樂部會員希望和歡樂的大巴車從市里出發,前往內丘縣崗底村的富崗蘋果中心生產基地,去采摘享譽全國的富崗蘋果,同時也享受一把回歸大自然的田園生活。
品味舌尖上的“甜果”
抵達崗底,聽說當天來的大部分讀者以前還沒有來過這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灃軍專門安排讀者,參觀崗底村展覽室,并向讀者講述崗底村干部群眾堅持艱苦奮斗30年治山的艱難經歷。看著展覽,聽著講解,許多讀者感嘆:都知道富崗蘋果好,可真不知道,崗底人為富崗蘋果付出了這么多的辛勤和汗水!
沿著盤山路上山,沒走多遠,就看見路邊的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壓彎了枝頭,煞是喜人!人群中傳來一聲聲驚呼。同行的孩子馬上撒起了歡。
這里是村民安建剛家的蘋果園。聽說晚報讀者俱樂部組織讀者要來,他早早來到果園迎接大家,臉上映滿豐收的喜悅。
他說,按季節,一般蘋果霜降前就基本采摘完了。可咱富崗蘋果為了保證品質,“霜降”的頭一天才開始摘,這不快半個月了,也摘的差不多了。現在樹上的蘋果都熟透了,就是因為這些天客人不斷,他才專門留下來這一片果園。他憨厚地笑道,今年除邢臺市區外,周邊縣市,甚至邯鄲今年來的客人特別多,客人這么遠來了,咱得讓人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媽媽,快看,我摘的這個蘋果大不大?”小朋友們也加入采摘行列,他們興奮地拎起籃子跑到樹下。讀者王立君說,這是女兒第一次進入果園摘蘋果,看著孩子在果樹間玩得這么開心,她高興地說“這種活動方式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了解田園知識,更適合親子互動增進感情。”
6歲的小家銘從枝頭拽下一個紅透的蘋果,一口咬下去汁水濺到臉上。“看我摘的蘋果又脆又甜。媽媽,咱們多摘點,回去讓奶奶也嘗嘗。”此話剛說完便引來一片夸贊聲:“這孩子真懂事,吃著蘋果還沒忘給奶奶帶回去些。”
蘋果走俏 果農喜上眉梢
將讀者采摘的蘋果小心翼翼地裝箱、上秤,簡單的動作,僅僅一個上午,安建剛就重復了幾十次,雖是深秋季節,但他的額頭上已經布滿了汗水。
“這可不算累,看著蘋果豐收,再累也高興。俺山里空氣新鮮,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以蘋果質量特別好,不少前來采摘的游客都夸‘富崗蘋果脆又甜’,聽著這話,我心里可美了”安建剛抹了一把汗,高興地告訴記者。
“大家隨便摘著吃,這是咱自家的蘋果,隨便吃。”安建剛以山里人特有的熱情招呼大家。徐大爺看著滿樹的蘋果,竟不知該摘哪個好,最后摘了一個不大的蘋果,連皮也沒削就咬了一口,連連點頭:“這蘋果真好,皮薄,吃著脆脆的,淡淡的甜,不像有的蘋果齁甜,而且吃完后沒有渣渣。”安建剛直夸老爺子說的對。
富崗蘋果之所以好吃,除了山里獨特的地理氣候外,我們還嚴格按照《富崗無公害優質蘋果的生產標準》的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剪枝、疏花、套袋、轉果、黑光燈治蟲、草把子誘蛾、使用無公害肥料……128道管理工序,哪道工序都得嚴格按標準操作。就像工人手中的一張圖紙,果樹怎么管,什么時候管,管到什么程度,都得按要求來。每年農閑時節,陽光工程培訓、農民持證下田培訓等各種培訓學習,讓我們果農都成了管理果樹的“專家”。安建剛對富崗蘋果就像對自家的孩子一樣,聊起來頭頭是道。“持證下田,在這里是必須的,村里就這么要求。”
今年42歲的安建剛從19歲就開大貨車,是一名技術嫻熟的大貨車司機。可在六年前,他回到村里,專心侍候起他家的果園。他說,過去,起早貪黑,風餐露宿,每年五六萬元的收入,現在,他在家守候著父母和兩個孩子,小兩口拾掇果園,蘋果也不愁銷路,一年下來果園純收入達到20萬元,比開車強多了。陽光照耀下,他的笑容顯得那么自信和滿足。
安建剛果園的現狀只是崗底果農的一個縮影。8000畝山場,是富崗的希望,更是崗底人夢想起飛的地方。
山景無限美,一年四季客常來
山野處,空氣清新通暢。秋日的風夾雜著涼意撲面而來,氣息里那股泥土的芳香讓人不自覺地開始深呼吸。直目遠望,遠山上的樹木層巒疊嶂,經過秋霜的打理,似乎被染上紅的、黃的、綠的顏色。“能住在這樣的地方,生活簡直賽神仙呀。”果園里忙著摘蘋果的讀者,沒有忘記抬頭看看湛藍湛藍的天空,眺望眺望遠處山上那如五彩油畫般的太行秋色美景。
時間臨近中午,帶著不舍,帶著眷戀,帶著豐收的果實,牛城晚報讀者俱樂部的讀者要下山了。“明年我還來”,“我也來”,人們紛紛附和著,“希望晚報明年還組織來崗底。”
忙乎一上午的安建剛放下手中的活計,熱情地與讀者告別:從我這果園往山里走十幾里地,滿山滿坡也都是果樹。山上還有水庫,能釣魚,有農家院,可以住宿,夏天來可涼快了;春天,蘋果花開的時候,這山上就像下了一層雪,蘋果花也很香,春天來崗底賞花也很好。歡迎大家隨時來!
摘自:《牛城晚報》http://www.xtrb.cn/epaper/ncwb/html/2014-11/17/content_537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