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制宜 做好自己
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
河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河北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河北特點的發展新路”。
這條發展新路是符合河北省實際的科學發展新路。省委確定這條路,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是站在河北、又跳出河北,站在現實,縱觀歷史,站在全球,審視自己,用多維角度審視確定科學發展的河北道路。省委確定的這條新路實踐告訴我們,落實省委精神,走好這條新路,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本地特點的發展新路。這樣才能走的遠、走的實、走的快,走出一片新天地,使省委的精神在當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貫徹落實省委精神,要看“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時代在變,天時也在變,今天崗底的天時是國家發展大勢:是從固守傳統產業向精準選擇新興產業轉變,從資源要素依賴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同提升;堅持生態優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城鄉空間格局、現代產業體系、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堅持好字當頭、又好又快,加速補齊河北發展短板,加快實現發展階段、發展層次的整體跨越和提升,讓人民群眾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順應天時,應時而為,才有作為。
落實省委精神,要看“地”。“地”就是現有條件所具備的一種能力。拿崗底今天的“地”來說,就是崗底有山、崗底有綠水,崗底有特有人力資源等。看“地”看明白了,就知道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能干出什么成績,有什么作為。我們確定探索“一條具有時代特征、邢臺特色、崗底特點的發展新路”。具體講就是建設178平方公里的生態圈,以崗底為核心區域做示范,帶動整個區域內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圍繞生態轉、圍繞生態變、圍繞生態干,做生態活兒,吃生態飯,發生態財,走富裕路。我們有底氣走成這條路。因為我們有李保國培養的200名農民專家,有30多年走生態之路的發財經驗,有成套的標準化工序,有遍布全國的專賣店,有把生態產品變現的金剛鉆。
貫徹省委精神,要看人。干事業人合是關鍵。我們的生態大花園,是覆蓋全鄉的區域生態經濟,是現代生態產業,鄉黨委全力支持。侯家莊鄉黨委正在打造一條從白鹿角至崗底的8公里百年不遇的水系保護長城,可保護現有河灘果園1000畝和沿路鹿峪、界子口、侯家莊、九宅會4個村莊。規范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工序,關閉高毒農藥門市,統一低毒農藥供給,禁止高毒農藥使用,使生態產業發展忍得住痛、邁得開步。縣委政府支持,專門成立一個生態大花園的指揮部,正在請國家級生態院士牽頭搞規劃。市委領導支持。區域的群眾舉雙手贊成。因為我們建設太行山生態大花園,走的是生態產業發展新路,共同富裕之路,不是崗底的后花園,是區域共享的百花園,區域內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是生態產品、有機產品,凈是消費者青睞的美味佳肴,老百姓的腰包因此會大大鼓起了,老百姓會富得流油。人合會花園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