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階段要擔當決勝的責任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我們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擔當起“決勝”的責任。
過去五年來,崗底在李保國教授科技扶持下,吃科技飯,走生態路,闖出了一條富裕之路,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24000元增長到2016年的35000元,四年間年人均收入增長2000多元,崗底人均收入指標提前進入了小康。
“先富幫后富”是習近平總書記向一部分先富裕的村莊提出的要求,五年來崗底先后從五個方面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并且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一、成立“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奔赴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保定等地區的8個市縣,免費為果農傳授李保國給富崗蘋果制定的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二、把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編成128個故事,一次印刷5000冊,免費發放給果農;三、對口幫扶3個貧困村530個貧困戶,推行富崗蘋果128道標準化生產技術,使果農盛果期果樹畝產量3000公斤,戶均收入3萬元以上;四、吸收860戶貧困戶在崗底的富崗公司入股,每年分股金近百萬元;五、在冀中南太行山區建立富崗蘋果連鎖基地5.8萬畝,輻射石家莊、邢臺、邯鄲、承德等市14個鄉鎮369個行政村,直接帶動4580戶果農增收致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崗底也有收獲。
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怎么擔當起“決勝”的責任,使黨的戰略部署落地生根、“決勝千里之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李保國老師生前給我們謀劃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邢臺特色、內丘特點的發展新路”:即建設富崗178平方公里的生態圈,以崗底為核心區域做示范,帶動全鄉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圍繞生態轉、圍繞生態變、圍繞生態干,做生態活兒,吃生態飯,發生態財,走富裕路。
吃飯穿衣看家當。這條路我們能否走得通?回答是肯定的。
一是崗底有能力做好生態大花園的示范。有李保國培養的200名農民專家隊伍,有191名初中級果樹工,有技師15名,高級技師5名,有建設3500畝園藝作物標準園的經驗,有30多年走生態之路致富模式,有成套的標準化生態產品生產工序,有遍布全國的專賣店,有把生態產品變現的“金剛鉆”。
二是各級重視支持富崗生態大花園建設。市委書記、市長支持;縣委、政府成立了專門班子,書記、縣長雙任組長;區域的群眾看到生態產品致富快而舉雙手贊成,因為它能使全鄉村莊變美、農民變富。
三是專家看好大花園。邢臺青年理論專家、河北農大眾多教授、生物學家、森林培育學家、國家院士尹偉倫,都對富崗生態大花園給予很高評價。在尹偉倫看來,生態大花園是一個具有時代感的戰略思考,在國家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歷史進程階段,它提供了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產業致富模式、可復制的模式。其價值不在一個崗底村,也不在一個鄉,在更大的范圍內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有領導的支持,有專家的指導,有群眾的信任,我們會不辱使命,把生態大花園建設好,帶領全鄉老百姓致富奔小康,在“決勝階段”擔起“決勝”的責任。
(作者為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