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黨的好政策給力,太行深山區的農民楊增林說——“土地延包三十年 能富我家三代人”
本報訊(通訊員張莉、王藝、劉增艦)“黨的土地延包政策太好了!”這是連日來筆者在太行深山區聽到農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11月1日上午,邢臺內丘縣崗底村“幺兩帕”家庭農場主楊增林,一邊在果園接待采摘客,一邊高興地說:“十九大開幕那天,村里組織村民進行集中收聽收看,當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時,大家都鼓起了掌。我琢磨著,土地延包三十年,能富我家三代人。”
楊增林家有六口人,父母、妻子,兩個兒子大的16歲,小的10歲。前些年,他家果樹少,收入低,日子過得緊巴。五年前,他流轉了40畝山場,第一個在崗底村建了家庭農場。他說,他給農場起名叫“幺兩帕”,取的是李保國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工序的數字諧音,想在標準化生產中淘得金銀。楊增林念標準化的“經”念對了。他那50畝農場的2000多棵蘋果、板栗、核桃、梨、桃樹,年產有機干鮮果7.5萬公斤,純收入一年30多萬元。
這些年,楊增林向往的美好生活靠農場不斷變現:4萬元添了輛輕型小貨車;村里蓋住宅樓,他花25萬元買了套127平方米的大房子,8萬元買了45平方米的臨街商鋪;又花51萬元在邢臺市中心買了套73平方米的二手房……
他家農場建得晚,新樹剛進入盛果期,但后勁很足;他的農場開發空間大,還能擴種富崗蘋果1000多棵。楊增林算過細賬:“讓我再經營農場二十年,到那時我年收入100萬元應該沒問題。”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只剩下十年,放長線‘釣大魚’不敢,放短線‘釣小魚’不甘。”楊增林一直鬧心的是土地承包期太短。黨的十九大讓他吃了“長效定心丸”。這些日子,他一直在學習和研究十九大精神,遇到村干部,就向他們打問自己關心的一些報告中提到的問題,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給了他滿滿的信心。41歲的楊增林說:“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富了我和父親兩代人,要是承包到期再延長三十年,我兒子他們這一代會更富裕!”
楊增林說著直擼袖子:“我想讓兩個兒子考農大,畢業了回農場,干農業一樣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