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拓荒牛”——楊雙牛 帶領農民建設更美的新時代鄉村

楊雙牛(左二)與村民查看果樹
接連幾日,陣雨不斷,在崗底村村外山場的果園里,圓潤的蘋果掛滿枝頭,晶瑩剔透。34年前,崗底村人均收入不足80元,靠山吃不上山,靠地吃不飽肚子。2018年,人均收入達到了4.3萬元。
盡管年逾花甲,但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不僅沒有歇一歇的打算,反而比過去更加勇于向前。“農民有體面,小康才全面。”楊雙牛說,因為有了崗底,才有了全國勞動模范楊雙牛。崗底村一定能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建設一個更美的新時代鄉村。
收荒山治理放綠山于民
楊雙牛當過兵。他記得上任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把已經放下去的荒山收歸集體,統一治理好,再放綠山給村民。
崗底村有8000畝山場,荒了好多年。他覺得,治理荒山一家一戶干不了,必須集全村之力才行。但有人表示反對。
楊雙牛說,“我們收荒山是為了放綠山,不僅要村民有其山,而且要有綠山,有花果山;不僅要管者有其責,而且能盡責、盡好責,能富裕、快富裕。”
村里組織村民代表去前南峪參觀學習。眼界開闊了,信心堅定了,治理荒山,順理成章。10年苦戰,崗底人高標準治理了“三溝兩峪一面坡”,治理荒山7800畝。
帶領農民闖市場奔小康
“當村干部要始終想著讓村民富起來,還要學會駕馭市場的本領。”楊雙牛認為。
一年秋天,楊雙牛到內丘縣農貿市場察看蘋果行情,發現有人冒名崗底蘋果叫賣。
冒牌蘋果,刺激楊雙牛注冊了河北省第一個蘋果商標——富崗蘋果,他又將與富崗相關的37個商標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
楊雙牛到北京給富崗蘋果找銷路,卻買了倆蘋果回了村。原來他看到一種國外產的蘋果,一個標價100元。他讓人品嘗對比,兩種蘋果的果型、口感差不多,楊雙牛也學著按個兒賣。
得益于品牌價值,沒過兩年,富崗蘋果就成了搶手貨,最貴的賣到100元一個,結束了論筐賣的歷史。
村里的富崗公司將農戶和市場連接起來,果農只負責種好樹、交好果,果品由公司統一收購、包裝,通過專門的渠道銷售,實現公司與果農利益一體化。
建設太行山生態大花園
現在,富崗公司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建立了30多家實體專賣店,還借助網購平臺,將富崗蘋果銷往全國各地。不僅如此,富崗公司還賣板栗、核桃、杏仁,還有農家雞蛋、核桃油、山野菜等等。去年,富崗公司銷售額超一億元。
“村民的蘋果有富崗公司兜底,村里投資千萬元,建成了一座氣溫調節庫,讓蘋果密閉安放在-2℃到0.5℃的低溫、低氧狀態中,保證了蘋果一年四季都新鮮如初。”楊雙牛說。
崗底村借助特色小鎮建設的契機,打造獨具特色的太行山蘋果小鎮,建設太行山生態大花園。
這是李保國生前的構想,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楊雙牛帶領崗底人全力完成李保國的未竟事業,以侯家莊鄉178平方公里鄉域面積進行整體打造,促進全域旅游、太行山蘋果小鎮和國家級自然資源保護區建設充分融合,形成一個新的可復制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人物檔案<<<
楊雙牛,現任內丘縣侯家莊鄉崗底村黨總支書記。自1984年以來,帶領崗底村村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依靠科技治山、科技管山,高標準治理了全村8000畝荒山,栽植果樹20多萬株,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協同發展、科技富民之路。
楊雙牛榮獲“河北省千名好支書”“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十大杰出村官”等榮譽稱號。
本報記者 冀文龍 通訊員 石曉鵬文/圖
來源:牛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