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信仰堅定的共產黨人 ——弘揚李保國精神座談會發言摘登
日前,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李保國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三周年之際,李保國精神研究會掛牌并召開了弘揚李保國精神座談會。李保國團隊核心人物、河北農大研究員郭素萍和部分李保國精神研究會專家參加座談。專家們認為,李保國精神高度契合正在全黨上下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活動的要求和實質,具有新的時代意義,是我們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身邊的榜樣。現將部分李保國精神研究會成員發言整理如下,供廣大讀者學習交流。
太行山道路精神是李保國精神的根

郭素萍(李保國團隊核心成員、河北農大研究員):
今天,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先進事跡批示三周年之際,內丘縣委在崗底舉行內丘縣黨校和李保國精神研究會揭牌儀式,又一次令我及我們全家感動。
李保國生前和我在內丘工作20年間,受到內丘各級領導無微不至的關懷,李保國才有了一些成績,其實他的成績里滲透著內丘各級領導和農民的心血與汗水。李保國去世后,內丘縣委、縣政府每年都在他的祭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祭奠他,每年清明節這天,崗底村民都是先祭李公后祭祖宗。每每想起內丘人對他如此的厚愛,我們一家都不知道怎么感謝大家才好。
今天,縣委把內丘縣黨校設在崗底的李保國先進事跡教育基地,成立內丘縣李保國精神研究會,我們明白作為李保國精神研究會發起人內丘縣,初心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先進事跡的批示,千方百計帶領全縣人民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今年4月9日,我在邢臺市委組織的李保國逝世三周年座談會上說過,李保國精神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他頭腦里固有的,而是他從學習太行山老區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而來的,從吸取太行精神而來的,從吸取抗大精神而來的,從河北農大人走太行山道路精神而來。太行精神、抗大精神、太行山道路精神是李保國精神的根。作為李保國的家屬,今后我更要帶著感恩邢臺人民的心,像李保國生前一樣為老百姓著想,為老百姓服務,以實際行動感謝邢臺父老鄉親。

楊雙牛(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
李保國老師科教扶貧35年,他在崗底住了20年,他35年研究了28項科研成果,其中15項是在崗底研究成功的,他讓崗底由人均不足80元的一個窮山村,變成一個人均收入4萬多元的富裕村。崗底是李保國精神見證地、實踐地和傳承地。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弘揚李保國精神,最好的是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上。三年來崗底在這方面做了這樣幾件事。
為李保國樹碑。我們建設的李保國先進事跡教育基地,已建好的有李保國陵園,正在建的有1000平方米的李保國先進事跡展覽館;今天我們看到的李保國河北太行植物科技館、李保國先進事跡教育基地培訓中心正式建成使用。
為李保國立傳。組織編寫了《李保國故事》一書,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多家媒體轉載。編寫李保國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工序的128個科普故事,《一道都不能少》一書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邢襄名人譜》《太行赤子·李保國》連環畫,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接待好參觀學習者,宣傳好李保國事跡。三年來,接待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學習李保國事跡的各界人士多達10萬多人次。從村干部到果農,都是帶著感情向來訪者講述李保國的先進事跡,不管多忙、多累,只要來者要求誰講,誰就無條件講解李保國的先進事跡。
成立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把李保國標準化生產工序的技術免費教給果農。李保國去世不到40天,我們就成立了“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100多名果農報名參加。三年來,李保國技術服務隊行程5萬公里,走遍了河北的邢臺、保定、唐山、承德、衡水、邯鄲、秦皇島、石家莊等8個市的15個縣,還有河南的林州市,免費向果農傳授技術達2900多人次。免費發放2014版《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的故事書籍5000多本。
著力完成李保國未竟的事業。完成李保國未竟的事業是最好的弘揚李保國精神。老樹重茬大苗建果園的試驗,李保國老師沒有完成就去世了,我們接過李保國老師的接力棒,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當年開花,兩年結果、三年豐產”,畝產優質蘋果2881公斤,比李保國設想的1500公斤產量高出近一倍。今年,崗底推廣老果園大樹苗重茬建園53畝,僅此一項可為果農增加收益300多萬元。為全省100萬畝老果園改造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念生態經,做生態村。河北太行山李保國178平方公里生態大花園建設作為內丘大事、百年大計,河北農大已完成規劃設計,這一生態區域經濟構想將會在內丘縣侯家莊鄉變為現實。
成立李保國精神研究會。為把李保國精神世世代代傳承好,我們成立內丘縣李保國精神研究會,研究會成員有李保國的家屬、親戚,李保國團隊成員,邢臺市優秀理論家,李保國的學生,富崗員工和崗底村民等會員達70多人。
李保國老師和崗底村民一起摸爬滾打了20年,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風范刻在崗底村民的心里,他心系農民、情灑太行的光輝形象印在了崗底村民腦子里,他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我們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們要借這次座談會為契機,要帶著感恩的心,繼承李保國遺志,弘揚李保國精神,像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要求的那樣,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李保國精神的魂

周景輝(市中青年理論專家、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長):
對照習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批示,學習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學習李保國精神,感覺常學常新,每一次學習都有新的感悟。特別是今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上提出“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后,對照主題教育活動的總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先進事跡重要批示進行學習,發現李保國教授在邢臺、在內丘工作的先進事跡和主題教育活動特別貼切。
習近平總書記在批示中給李保國教授3個評價“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對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李保國同志是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的杰出楷模。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李保國教授35年如一日為太行山區人民的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在太行山區每年“務農”達200多天,創新推廣36項農業實用技術,幫助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帶領10多萬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李保國教授說:“干成點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河北的山嶺都綠起來,父老鄉親都富起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他用共產黨人的堅守扎根山區,用科技力量幫助百姓脫貧致富投入畢生精力和心血,探索出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是共產黨人守初心、擔使命的最好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李保國精神是我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找差距,抓落實的最好標準。見賢思齊,檢身正己。李保國老師心系太行山區群眾,把農民的脫貧致富作為自己的使命,35年如一日扎實苦干,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這種永擔使命的責任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是來幫農民脫貧致富的,不是來追名逐利的”。李保國淡泊名利、坦蕩無私,既不拿農民給的報酬,也不持企業獎的股份,而是奮發作為、無私奉獻,足跡踏遍太行山,一心撲在群眾脫貧致富上,生命的最后一刻,還為崗底村規劃了生態大花園的愿景,用有限的生命譜寫了無限的業績。這種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精神正是我們對標的標準。通過對標,以李保國為鏡,找出差距和不足,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改進工作,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服務群眾,造福百姓,就會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擁護,實現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為李保國精神研究會的成員,我們在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課堂思政6分鐘”活動,探索了把李保國精神寫入教材,進入課堂,進行弘揚。讓所有教師都在課堂上講、所有學生都學習李保國精神,再通過師生把李保國精神傳承下去,弘揚到師生所到的全國各地。下一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深入地學習挖掘李保國精神內涵,努力把李保國精神發揚光大。我們會銘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好地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為改革與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郭子俠(市中青年理論專家、高級編輯):
李保國去世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先進事跡重要批示三周年,恰逢全黨上下啟動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根本任務就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努力奮斗。
再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李保國同志的批示,對照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任務和要求,不難發現,李保國精神高度契合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和實質,這使得我們學習批示精神有了時代意義,開展主題教育有了身邊的榜樣。
李保國生前,我曾對他做過數次采訪,他的執著精神、治學態度、為民情懷深深感染著我,李保國離開后,我參與策劃實施了《邢臺日報》大型采訪活動《尋訪李保國的足跡》,行程2000多公里,先后到河北農大、易縣旺隆村、平山縣葫蘆峪、臨城縣綠嶺集團、內丘縣崗底村、邢臺縣前南峪等地進行了深入采訪,所到之處,綠水青山、累累碩果處處有李老師的影子,鄉親們飽含深情的回憶中,充滿對李保國的崇敬和懷念。這一切,使我更深切感受了李保國精神的飽滿內涵。
金自礦生,玉從石出。李保國精神并非偶然。一方面,是新的社會環境和優秀的文化傳承,造就了李保國精神,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李保國對個人世界的改造,成為李保國精神形成的內在源泉。李保國以自己的犧牲精神使得黨性原則在自己頭腦中生根,在行動上結果。李保國要讓太行山的父老鄉親都富起來,正是他黨性的充分體現。他不畏懼,不氣餒,日復一日,苦干硬干,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35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他為太行山區人民科技致富花上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因此,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因此,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認真學習李保國精神。

孫英輝(市中青年理論專家、市委黨校副教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何落在行動上,李保國老師給我們做了近乎完美的詮釋,意義非常大。李老師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帶動農民致富,解決了農民富裕的美好愿望,解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保國精神的研究學習,是他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他的價值體現在為人民服務上,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與人民利益結合起來,才有時代意義,這是他的時代性。
向李保國學習,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意義就是李保國讓人民群眾看到我們共產黨的形象,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信任和信心,夯實黨的執政根基,意義非常大,我作為研究會的成員有義務和責任進一步深化。
緊密結合實際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
張弛(市中青年理論專家、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博士):
作為一名李保國精神研究會的成員,從一名高校工作者的視角出發談一談李保國精神,主要關聯三個方面。
一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李保國精神是具有偉大傳承意義的,鄉村振興的出路、科技活力在于創新,但是最重要的在于精神,李保國精神就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發展和創新的眼光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但是在實踐中農業科技研究能不能跟上生產實踐,能不能真正為老百姓服務,這要求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很多瓶頸問題,下大力氣解決科技創新能力,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在李保國老師的事跡和精神中找到答案,找到力量。可以說李保國精神為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發展過程中要素驅動階段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農業創新驅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二是李保國精神內涵實質。對我們科研工作者、廣大黨員,比較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就是實干苦干的拼搏精神。這樣的一種拼搏精神,就是一種不怕苦的工作作風,不怕累的精神狀態。可以說李保國老師將對太行山人民的無限忠誠、鞠躬盡瘁、奮力終生、靠勤勞和實干業績寫在大地上,他將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致富作為畢生的追求,苦苦鉆研技術和實踐中的問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這種在實踐中努力拼搏、在艱苦的環境中為老百姓、心系群眾的科研精神非常打動我。在新的環境條件下我們如何繼承和發揚李保國精神,應該作為我們課程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是我們應該學習李保國的科學家精神,踐行李保國精神,投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去。6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指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堅持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撐服務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己任,著力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的關鍵技術。其中還指出,深入科研一線、掌握一手資料。作為高校老師,我應該學習李保國老師這樣的科學家精神,應該講情懷、講精神、更要講效率,努力將科研成果、論文寫在太行山上。

馮建清(市中青年理論專家、市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李保國老師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黨員干部的先進楷模,對黨忠心,無私奉獻,三十多年扎根基層,為包括崗底在內的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譜寫了一曲質樸無華又感人肺腑的壯麗詩歌,彰顯了共產黨人忠誠、擔當、實干的政治品格。
作為河北農業大學的一名畢業生,我為我的母校擁有這樣的好老師而自豪。我1986年考入河北農業大學,當時河北農業大學的“太行山道路”叫得正響。他們堅持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辦學方針,緊緊圍繞全省特別是太行山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進行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推動了山區農業科技進步和經濟的發展。1986年,他們的開發研究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被國家科委譽為“太行山道路”。“太行山道路”的核心體現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太行山精神”。多年來,是河北農大這片沃土培養了李保國老師,同時包括李保國老師在內的一代又一代的專家教授將太行山精神不斷進行發揚光大,李保國教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畢業后我長期在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一年當中有多數時間是在基層度過,工作中我也深知在農村工作的艱辛。在工作中我處處以李保國老師為榜樣,不斷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的信念。努力向群眾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像他那樣“把我變成群眾,把群眾變成我”。主動扎根基層,融入群眾,與群眾朝夕相伴;主動服務群眾,視群眾利益高于天。以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為群眾分憂解難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和“導航塔”;像李保國老師那樣,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時代呼喚李保國,讓我們每一位黨員,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以李保國老師為榜樣,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為實現鄉村振興、三農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來源:邢臺日報
原文鏈接:http://www.xtrb.cn/epaper/xtrb/html/2019-07/11/node_67.htm
本報記者:王藝 劉增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