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幫千村】內丘崗底村:小蘋果成就扶貧大產業
近日,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3500畝蘋果樹相繼開花,果農搶抓農時,進行疏花、疏果和澆灌等田間作業。劉繼東攝
最美人間四月天,此時正是蘋果樹生長的重要時期,在內丘縣崗底村的蘋果園內,已是綠油油的景象。
富崗蘋果產地內丘縣崗底村,其獨特的氣候土質特點,為蘋果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上世紀80年代,崗底村引進了富士蘋果。當時的蘋果還不叫“富崗蘋果”,雖然品相不好,但看到村里握有蘋果種植這一把“好牌”,退伍兵出身、擔任村“一把手”的楊雙牛就想做大蘋果產業,建起河北省第一家蘋果小鎮,并成立村辦企業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村民和公司形成共同命運體,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同心合力發展蘋果產業。2019年,崗底村人均收入達到4.5萬元,成了太行山靠綠水青山起家的富裕村。
據悉,崗底村以村辦企業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為依托,以品牌戰略為導向,積極搭建農業產業化經營平臺,在冀中南太行山區建立優質蘋果生產帶,發展基地5.8萬畝,直接帶動周邊10余個貧困村的100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700元。2019年,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榮獲“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產業扶貧獎。
科技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一把“金鑰匙”。楊雙牛聘請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以紅富士蘋果在崗底村的生產特性為依據,改良研發了適合當地氣候、土質特點的新品種——富崗“一、二、三”號蘋果,使富崗蘋果走上了一條標準化生產之路。他為富崗蘋果量身定做了128道標準化生產工序,指導果農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恐@一“金剛鉆”,崗底果農不僅生產出綠色、有機蘋果,還避免了蘋果“大小年”。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高素質的產業技術人才。市縣相關部門和邢臺農校積極為崗底村果農提供各種形式的培訓,幫助一批村民拿到初、中級果樹工證書,使得崗底成為全國首個農民“持證下田”的村莊,實現了“蘋果專家”種蘋果。
為了大力推廣富崗蘋果128道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富崗公司先后印刷了15000本手冊,免費發給本地和外地的果農。2016年,該公司把崗底獲得技術職稱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65人職業農民參加的“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幾年來,技術服務小分隊先后到太行山、燕山的7個市35個縣搞技術服務5000多人次,讓貧困農民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
富崗公司為蘋果注冊富崗商標,走“公司+標準+基地+農戶”之路,帶動周邊貧困人口種植蘋果脫貧致富。推廣的蘋果省力化栽培技術,畝產穩定在6000斤以上,該公司分別在侯家莊鄉的小西村、云大村、北賽村建立了省力化栽培技術示范基地6個,發展蘋果種植面積2000畝,畝均果園收入1萬多元,實現了“千斤糧、萬元錢”。2015年至今,在侯家莊鄉和大孟村鎮選取166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入股分紅協議》,累計分紅440余萬元。
2018年,富崗公司新建立5000平方米蘋果超高壓果汁果醬加工車間一座,年加工鮮蘋果2000噸。該公司對貧困戶達到收購標準的蘋果每斤比市場價高0.1元的價格給予收購,直接帶動當地及周邊農戶發展蘋果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富崗蘋果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先后獲得2008年奧運專供果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百家農產品品牌等榮譽,被譽為“中華名果”“河北名片”。
如今,崗底村延長蘋果產業鏈,開拓出產業化新道路。富崗公司充分發揮富崗品牌和資源優勢,推出了富崗綠色果品、干果、禽蛋、小雜糧、山野菜、食用油6大系列產品,以多元化供給來滿足市場需求,將小小的蘋果做成了富民產業、知名品牌和健康文化。楊雙牛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20年崗底人均收入達到5萬元。
下一步,富崗公司將深入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堅持在培育扶貧產業、提供就業崗位、暢通銷售渠道、創新公益服務上下功夫、見成效。要強化“大抓落實、大干實事”的責任擔當,加快推進通過國家級專家委員會論證的178平方公里太行山生態大花園建設,帶動全鄉104個自然村、35個行政村的1.5萬多村民,走上生態路、致富路,完成李保國同志未竟事業,為區域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靠綠水青山脫貧致富交出富崗答卷。
來源: 長城網
記者: 齊彥紅